据“湖南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5月2日晚,湖北宜昌的王女士一行四人自驾到了湖北宣恩,由于行程仓促没提前预订酒店,导致当晚未能找到住宿处,遂拨打当地文旅局值班咨询电话求助。此时值班人员已接到多起咨询电话,有人建议将市民家里的空房间拿出来供游客住宿。当晚,王女士一行四人入住到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家中,县文旅局、县文化馆其他工作人员的家中也入住了一些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当晚有30余位游客入住市民家中。
编辑点评:“五一”假期期间,“游客住进局长家”一事热度颇高。宣恩这种急游客之所急,把游客当家人的做法,释放了满满的善意和诚意,感动了许多人。
在感动之余,无房可住的游客更应反思任性出行。在大假期间,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承载能力有限,“说走就走”很可能变成“人在囧途”。在旅游旺季,预订好酒店是出游的必要前提。文旅部门的公共服务,不是用来为个体需求无限兜底的。如果“借宿”成为游客住宿难的解决之道,就可能催生个别游客的投机心理,动辄求助官方甚至搞“道德绑架”,把公共服务视为“无限责任”“万能保姆”,这就可能给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增加工作负担、生活负担,也可能影响本地酒店、民宿的生意。
宣恩也应反思如何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据报道,今年“五一”,宣恩游客数量大幅增长,考验着当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宣恩文旅局长家的“钥匙”,既为游客打开了应急庇护所,也叩响了旅游经济学的深层悖论之门: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否跟上游客数量增长的脚步?游客无房可住,依靠个体力量的援助毕竟有限且不可持续。如何扩大住宿资源供给,是当地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其他地方也应从此事汲取教训,加速推进住宿配套建设,更好满足游客的“奔县”需求。(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