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处住宿的游客,宣恩县文旅局长王菊芳率先敞开家门。工作人员郭俨锐等也纷纷效仿,主动把家中空房提供给来自四川内江等地的游客。一家民宿的老板娘在民宿交流群紧急求助,多方协调努力之下,在餐饮从业者吕启辉家中为游客找到了落脚之处……
“宣恩文旅”发布的这些暖心故事,引发强烈反响。5月3日,宣恩县更是将民族体育馆改造成“温暖驿站”,设置100个应急床位,免费提供生活用品,为游客打造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这一系列应急举措,彰显出宣恩县在旅游高峰中的“硬核”温情。文旅部门与市民携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宾至如归”的内涵,为宣恩旅游赢得了如潮好评,打造出一张鲜活的“口碑名片”。游客黄勇那句“宣恩是一个充满温暖和人情味的地方”,正是对这种服务的最好褒奖。
然而,在这份温情背后,我们更需理性思考。旅客住进局长家,终究只是特殊时期的非常手段。文旅部门的职工和市民的善意不应被过度消耗,频繁依赖这种方式,不仅会加重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活负担,住宿安全、卫生等保障也难以标准化。况且,缺乏长效机制支撑,面对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这种临时应对必将捉襟见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旅游旺季住宿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破解旅游高峰期的住宿难题,需要构建“应急+长效”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应急层面,除了现有举措,还可建立“住宿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景区周边企业、社区的闲置空间,通过线上实时更新、线下快速调配,实现住宿资源的动态平衡;还可联合交通部门开通“旅游摆渡专线”,将游客高效分流至周边城镇,以缓解旅游核心区域的压力。
在长效发展上,要有长远规划。一方面,依据旅游市场趋势,精准布局酒店、民宿建设,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亲子娱乐等多元主题的特色住宿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住宿行业“红黑榜”制度,对服务优质的商家给予政策扶持,对违规经营行为严肃惩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利用大数据预测客流,提前发布精准的旅游攻略与住宿建议,引导游客错峰出行。
旅游高峰的住宿难题,既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旅游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唯有将应急智慧与长效规划相结合,才能让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收获一段温暖难忘的旅程,推动城市旅游发展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