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热背后 文明不能“露营”

    据澎湃新闻,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只要大家到身边的公园走一走,就一定会对大草坪上密密麻麻的露营帐篷印象深刻。立夏已过,草木葱茏,露营再次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热门选择。不过,当这项户外活动迎来爆发式增长后,也出现了不文明露营行为、露营地管理混乱、生态环境破坏乃至安全隐患等问题。

    编辑点评:不文明露营行为,首先暴露的是公共意识的缺失。在一些露营地,烧烤签、塑料袋、空酒瓶被随意丢弃,甚至有人将帐篷固定在脆弱的小树上,或直接在草地上挖坑生火。这些行为看似是“小节”,实则反映了部分露营者只图自身便利、不顾公共环境的利己心态。自然空间属于所有人,但若每个人都以“我只占用一点点”为由肆意破坏,那么,再广阔的绿地也经不起消耗。

    其次,粗放式管理加剧了乱象。目前,许多公园和营地缺乏明确的露营规范,对帐篷密度、垃圾处理、用火安全等关键环节监管不足。有的场所仅简单划定区域,却未配备足够的垃圾桶或消防设施;有的对夜间喧哗、破坏植被等行为放任不管。这种“重开放、轻管理”的模式,无形中助长了不文明行为的滋生。

    露营的魅力,正在于让人暂时脱离钢筋水泥,感受自然的馈赠。但若以破坏的方式“亲近”自然,终将失去这片绿意。当帐篷再次撑起时,愿我们留下的不是满地狼藉,而是与草木共生的文明自觉。(黄祎鸣)

 

当前:1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