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班玛县:“红色+非遗”开出文化传承绚烂之花
◎ 樊永涛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承载着千年非遗的沃土。近年来,班玛县以文化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了一幅“红色引领、非遗传承”的多彩画卷。

    红色基因薪火传

    “红色是班玛的根脉,更是我们奋进的动力。”班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昂欠才让在接受采访时,语气中充满自豪。班玛县的“红军沟”,是长征时期红军途经青海的唯一历史见证地。1936年7月,3万余名红军将士踏上了班玛大地,在这里行军、休整、筹粮等,活动了20余天。其间,为当地的藏族群众传播革命意识、弘扬革命精神,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

    近年来,班玛县委、县政府深挖“红军沟”资源禀赋,将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依托“三色班玛生态文化旅游季”“踏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力量”红色论坛等活动,班玛年均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00万元。

   一场剧读懂班玛千年

    “从小在班玛长大,没看过这么震撼的剧!”网友“高原雄鹰”在社交平台激动留言。2024年8月,大型情景剧《阿爸是树 阿妈是河》首演,以“家园—解放—建设—时代—迈进”五幕篇章,串联起班玛从先民迁徙到乡村振兴的壮阔史诗。

    剧中,黑陶制作、银器锻造等传统技艺通过舞蹈《部落》生动呈现;水电站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在《森林与河流》中升华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思想;尾声《迈进》则以“阿爸是树,阿妈是河”的隐喻,讴歌高原儿女的坚韧与希望。总导演透露,红军战士何世安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他因重伤被牧民收留,康复后毅然重返战场,临终前将一枚红星徽章赠予救命恩人。这段历史被搬上舞台后,观众席中不少老人潸然泪下:“这就是我们的祖辈啊!”

    格萨尔史诗唱响新时代

    在班玛,“盛开在草原上的非遗之花”格萨尔史诗早已融入百姓生活。“我们不仅要保护,更要让非遗传承下去!”班玛县文化馆馆长才旦介绍,班玛已建成9家藏戏团、5个史诗童声合唱团,形成“地区有综合馆、项目有传习所”的立体网络。

    创新是传承的关键。马尾钉线绣唐卡技艺被开发成香包、手机壳等文创产品;《格萨尔藏戏展演》和“尼那音乐节”专场演出,让古老艺术焕发现代魅力。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千人培训”计划,300余名牧民成为非遗传承新生力量,非遗进校园已是常态。

    今天的班玛,红色精神与非遗交织,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正如情景剧主题曲所唱:“阿爸是树,扎根高原守望春秋;阿妈是河,流淌希望滋养万物。”班玛的故事,是文化的觉醒,更是民族的礼赞。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文化的脉搏,每一个身影都闪耀着奋进的光芒。

 

当前:2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