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位于云南洱海边上的古生村,“古生村科技小院”里的老师和学生们每天忙碌不已。他们来自2100余公里外的中国农业大学,长期驻扎在古生村,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服务群众。这里也是古生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何敏燕带着记者参观古生村科技小院,她的鞋上还沾着田间的泥土,眼眸闪烁着青春蓬勃的生命力。采访当天,正是鲜食玉米种植关键期,小院里空空荡荡的,师生们都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忙活着。
古生村科技小院一楼的外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上面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的回信内容——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有着莫大的鼓舞,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何敏燕笑着说,她就是古生村人。在古生村科技小院成立的2022年暑假,有一批学生租住在她家。整个暑假期间,她看着师生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开展种植科技培训,帮助家乡一步步向前发展,深受触动,并于去年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前总想着在外面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忍不住想为家乡出一份力。”何敏燕说。
今年3月,古生村科技小院在古生片区开展了为期4天的鲜食玉米绿色种植技术培训,覆盖5个村庄的农户200余人次,何敏燕首次担任了主讲人,针对长期困扰农户的“施肥过量、密植不当”等问题,将专业内容用当地方言讲授出来,并进行了细致的答疑解惑。
自古生村科技小院成立以来,一直在结合农时节令和当地情况以“文明实践+科技”的形式开展绿色种植技术培训会、电商新业态培训、农民科普培训等各种活动,让科技融入百姓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小院的师生们还开展了“乡村伴读”计划。当天傍晚时分,村里的几个孩子熟门熟路地跑进小院里,各自找个位置坐下来写作业,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欢在旁辅导。“古生村科技小院对周边所有孩子开放,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来问我们,有时候他们也喜欢来小院里打羽毛球、跳绳。”陈欢告诉记者。
针对留守儿童缺乏陪伴、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等情况,自2022年9月开始,古生村科技小院为湾桥镇中庄完全小学与保中中学提供长期支教,并组织开展“稻田艺术节”“乡愁古生大理小诗会”“半夏的回响”等活动,鼓励孩子们来参加,丰富村落文化生活。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光达是古生村科技小院院长,因为长期奔走在古生村的田间地头,他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即将“卸任”院长的李光达告诉记者,他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将理想和实践结合,把知识和科技的种子撒在广阔的田野上,这是他在古生村科技小院长出的梦想。
采访结束,记者和科技小院里的师生们挥手告别。举目远眺,洱海之畔生机盎然,远处的苍山巍峨,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其中,正以青春之力描绘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