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就是要勇于付出,不计回报。”4月23日,记者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府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府城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队长梁晓丹,长期和小孩子打交道的她,总是一脸亲和温婉的笑容,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自己不变的初心。
近些年,梁晓丹怀揣着对公益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府城社区携手组织了230多场公益活动,涵盖环保、助农、慈善等多个领域,吸引近万个家庭踊跃参与;面对眉山老人爱媛橙无人采摘的困境,发起“橙心橙意”敬老助农志愿服务项目;创立“微光公益”项目,以“公益+”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开展30余场活动……梁晓丹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带动更多人投身公益,为府城社区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巡河环保 坚守公益初心
4月20日,梁晓丹带着50组青少年志愿者家庭开展了2025年“地球充植计划”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环境。除了巡河,当天,孩子们还化身小摊主,让自己家里闲置的文具、书籍、玩具等现身环保集市。集市热闹非凡,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闲置物品也实现了循环利用。
为响应成都市水务局发起的“我在成都有段河”全民志愿服务活动,从2023年开始,梁晓丹每月定期组织巡河活动,邀请以家庭为单位的志愿者参加。梁晓丹带头沿着河岸认真巡查,不时宣传一下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
为了让活动更加有活力、接地气,梁晓丹为巡河设计了多个有趣的点子:为培养孩子们对河湖生态的科学认知,引导他们观察水生植物生长、水鸟栖息踪迹;组织拍摄四季河湖美景,激发孩子们保护河湖的责任感;邀请老师开展成都河湖古诗词鉴赏活动,让孩子们从中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为助力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梁晓丹团队用行动践行环保理念,成为城市生态保护的亮丽风景。为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梁晓丹鼓励孩子们创作河湖环保手抄报,在社区、学校展览,传播环保知识。在梁晓丹的努力下,“我在成都有段河”从单纯的环保实践发展成一个综合公益项目,既助力孩子们成长,也带动更多居民投身河湖保护。
助老敬老 传递温暖力量
“眉山市有一位独居老人需要人帮忙采收爱媛橙,你能帮帮他吗?”2024年2月的一天,梁晓丹接到朋友的求助电话。在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梁晓丹发起了“橙心橙意”敬老助农志愿服务项目,分4批将68个志愿者家庭带到老人的地里帮忙采收爱媛橙。大人和孩子齐心协力,有人爬梯采摘,有人树下接应,还有人搬运果实。在众人努力下,很快就顺利完成了采摘任务。采摘结束后,梁晓丹和志愿者们还采用“自产自销”形式,把500多公斤爱媛橙售完。老人的脸上,笑容代替了愁容。
随后,梁晓丹对接中农集团控股四川农资有限公司,请专家到果园现场指导果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果树良好生长提供保障。如今,志愿者们常常带着生活用品等看望老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像这样的活动,梁晓丹组织了很多次,为“一老一小”架起了沟通桥梁。去年端午节,梁晓丹组织了一场活动,让老人们和孩子们一起做竹编和健身槌。“在做手工的过程中,老人和小孩子相互帮助,让彼此都感受到是被需要的。他们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完成了手工。”梁晓丹告诉记者,“像一家人一样”也是她做公益活动的目标之一。
“微光”成炬 共建幸福家园
“这是我用零花钱买的文具,我拿来换多肉植物!”3月9日,由“微光公益”组织的“植一株绿,送一份爱”活动启动,小朋友捐赠一件全新的文具就能得到一棵多肉植物,活动中募得的所有文具都将用于“微光公益”昭觉助学助教项目。
“孩子和家长都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梁晓丹笑着告诉记者,“有些没有抢到活动名额的家长跟我说,希望下次能够把名额增加一点。”
2024年8月,在府城社区支持下,梁晓丹和好友刘映创立“微光公益”项目,并不断探索“公益+”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公益项目自我造血。
“微光公益”项目以“公益+资源整合+全民参与”为创新点,兼具社会效益与可持续性,为社区公益品牌推广和全民参与公益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截至目前,这个项目已举办30余场多元化公益活动。
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了才艺展示的平台,青少年的表演也为居民带来了欢乐;在爱心助学活动里,梁晓丹和志愿者们募集文具、书籍等,深入偏远地区送给贫困学子。
“我们募集到善款1万余元、文具2万余件、童书1000余册及一些大型体育器材,送到德格县、昭觉县,帮助当地的孩子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梁晓丹说,“看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家庭越来越多,我感到我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很欣慰。”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提升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能力与水平,3月1日上午,梁晓丹组织了一场志愿服务培训。培训中,梁晓丹结合“微光公益”活动案例,向大家详细讲解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策划、协调、人员分工以及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场景模拟、分组演练、互动交流让参训青年切实掌握执行的流程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