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 廖冰曲

    劳动教育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情感、增强劳动意志、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育人活动。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价值引领,培育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进而成长为新时代的劳动者。

    做好党建宣传,传播劳动价值。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实践是磨炼当代学生意志品质、塑造乐观心态的过程。在党建活动中,高职院校应围绕劳动教育主题积极宣传,促使学生从内心理解、认同劳动的价值,促使其主动参与实践,以实现知行合一。例如,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热情与责任担当,某高职院校利用“五一”劳动节的契机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中,党员师生共同观看纪录片,通过新时代劳动模范的真实事迹,感受平凡岗位上劳动者的伟大,体会劳动蕴含的精神力量,理解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进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以体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突出党建引领,建设劳动基地。劳动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更是培养其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社区等主体的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明确共建目标与职责分工,以确保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例如,为了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高职院校与社区联建聚合力、共建促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某高职院校与当地社区合作,通过党建联创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基地环境,高职院校党组织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与辖区内党支部的互动,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学生投身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受教育、磨意志、练技能、强本领。由此可见,在党建引领下,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能够有效支撑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也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劳动,并在劳动中落实教育任务,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劳动体验。主题活动是劳动教育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党建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围绕社区服务、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主题,策划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并将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领悟劳动的价值。例如,为深入践行“党建+”工作模式,某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劳动教育为契机,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在“植树增绿我先行”实践活动中,学生在专业人员的讲解和示范下学习春季覆土培植的技巧与关键点,然后分组协作,挥锹铲土,踩土定植,浇水灌溉,用行动诠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在“感受劳动模范力量”主题活动中,通过听讲座、与专业人员互动的方式体会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品质,明确技术强国、技能报国的历史使命,将个人劳动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这样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引领学生实践,让他们在劳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视党员示范,激发劳动热情。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其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对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基于此,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学生深入劳动,以身作则,讲解劳动技术,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并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为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某高职院校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劳动分队,并开展校园环境整治与生态提升活动。劳动实践中,党员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指导学生参与绿植活动的同时着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党员的带领下,部分小组负责对校园内已有的绿植进行养护,为绿植施肥、松土,仔细检查绿植的生长状况,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部分小组负责绿植枝叶修剪,对杂乱树枝进行修整美化;还有的小组清理绿植周边的杂物和落叶,细致排查每一处角落,全力保障绿植生长环境以及校园环境的整洁。在劳动教育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热情,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劳动中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党建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能够让劳动教育焕发新活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当然,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还应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耕一线,协同创新,积极推动思政教育和劳动育人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搭建劳动教育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努力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B2版(2025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