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网报道,定制路线,陪玩、陪聊还能帮你拍照,据近日封面新闻报道,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有些年轻人一边旅游,一边赚钱,部分地区“私人陪游”生意火爆。“陪游”没有固定收费标准,有人单天收费500元,有人最高赚1万多元。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个性化和私密化成为游客需求新的增长点,“私人陪游”服务也随之兴起。不同于传统旅行团模式或者自行出游,“私人陪游”既有想去哪就去哪的灵活便捷性,又解决了规划行程路线的难题,并且还有人陪玩陪聊陪拍照,还能“顺便交个朋友”。
“私人陪游”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旅游体验,但其伴生的行业乱象亟待引起重视。当前,“私人陪游”处于发展初期摸索阶段,这种形式虽然灵活,却存在无导游资质、无安保措施、不专业等隐患。更为严重的是,“私人陪游”行业目前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部分陪游服务偏离正常的旅游服务范畴,涉及违法活动。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陪游的幌子,从事色情交易、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风气和旅游行业的健康生态。
私自承揽旅游业务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规定,从事导游活动应当取得导游证,导游为旅行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也明确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私人陪游”与传统导游业务存在一定差异,更多的是以兼职形式出现,并未得到规范。不少“私人陪游”缺乏审核与监管,监管的盲区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从业者利用“私人陪游”的身份进行强迫交易、盗窃乃至诈骗等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更有陪游者以陪游服务为幌子提供有偿色情服务,逾越法律红线。
作为旅游市场新业态,“私人陪游”迎合了当前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个性化、私密化的消费需求,为旅游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陪游”服务的管理,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对服务行为进行界定,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要求从事“私人陪游”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强制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让“陪游”服务有章可循。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市场的正确引导,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对陪游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查和评估,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消费者面对“私人陪游”服务应持谨慎态度,选择正规的旅游平台或旅行社定制私人服务,仔细核查导游的资质证明,签订详尽的书面服务合同,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