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工作交流会发布4个典型案例
唱响“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协奏曲
本报记者 赵青 漆世平

与会嘉宾参观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漆世平 摄

    “年龄大了,不懂机器如何操作,多亏这个妹儿帮忙,几分钟就办好了。”5月14日10时,在川渝高竹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重庆市渝北区68岁的曾龙学使用医疗保障自助查询机查询到了需要的信息。
    上午 11 时,四川省华蓥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上,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组织的文明实践“集中日”活动正火热进行,76 岁的周文军笑意盈盈地从配钥匙的唐师傅手中接过配好的钥匙,又来到了“梳理时光”义剪摊位前排队等待。
    …………
    5 月 14 日,“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工作交流会在四川省广安市举行。中宣部文明实践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陕西、安徽、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省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唱响“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协奏曲。
    会前,与会嘉宾走进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川渝高竹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参观调研。
    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川渝高竹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是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近一年来的生动实践。
    去年 6 月,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创新打造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东北渝北、川东北渝东北 4 条文明实践带,串珠成链形成 1条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以“跨省共建”模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并于今年 1 月联手发布首批 8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
    此次工作交流会现场,川渝两地携手发布了《行走川渝路 思政“金课堂”——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文明相遂 资足潼行——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文明共生 产城共兴——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川渝共铸红色魂 五城同绘强国梦——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4 个典型案例,案例涵盖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助推跨省新区建设、文化赋能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等内容,交出了川渝两地联合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亮眼成绩单。
    至此,川渝已联手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12个。
    台上,典型案例发布精彩连连。台下,嘉宾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川渝文化资源丰富,一年来,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通过共护文化遗产、共办文化活动、共享红色资源等举措,文明实践活力持续迸发。”遂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泽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涪江流域特色文化,创新构建“传统文化夯基、红色文化铸魂、乡土文化润心”的三位一体实践路径,着力打造跨区域文明共建示范样板。
    “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探索推广需求导向、场景融合、随处可感的文明实践模式,值得借鉴。”重庆市城口县委宣传部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朱黎告诉记者,城口县打造的市民广场即将竣工,将作为城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常态化开展文明集市活动。
    工作交流会还邀请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先进典型代表到现场参会。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四川省道德模范、邻水县蓝天救援队队长杜静是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表示:“‘一廊四带’既是文明的走廊,也是幸福的通道,我将继续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惠及更多群众。”
    工作交流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承办。(案例详见A2版)

当前:A1版(2025年05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