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机遇,勇立改革浪头,2020年12月29日,全国首个跨省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正式成立。从那一刻起,新区就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作用,让文明的基因融入产业的血脉,用文明的温度推动新区拔节生长。
破界——
跨省协同的文明力度
行政虽有壁垒,但文明更有力量。新区以文明之智破地域之界,以“五大机制”为抓手,筑牢“渝广同兴”文明圈,唱响“产城共兴”协奏曲。
建立了“成本共担、人员共派、增量共享”的分配机制,推动跨省共建,政策互认。
建立了税费征管一体化机制,统一川渝两地79项税费差异事项,其改革成果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改革案例获全国铜奖。这一份份荣誉都闪耀着税务人“岗位学雷锋”的实践光芒。
建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域检察协作机制,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背后有法律援助、政策宣传、户籍通办等20余个文明实践项目的有力支持。
建立了社会治理共管机制,成立了跨省域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劳资纠纷400余次,以100%的调解成功率实现零上访。
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协同机制,聚力共建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一体”共建、“九城”共享。
融合——
巴渝文化的文明厚度
文化传古韵,文明藏密码,新区整合渝北“理论麻辣烫”、邻水“报春鸟”宣讲品牌,组建“渝邻之声”宣讲队,为新区放歌,为产业赋能。
“理论微课堂”“工地上的思政课”等沉浸式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声入耳、直达人心。
“川渝共融”全民阅读集中展示活动,让川渝文化在交流互动中绽放璀璨之花。
“渝邻同心”文艺采风、书画摄影作品展以及“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等20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奏响了两地交流共建的文明之音。
共生——
产城共兴的文明跨度
以巧手为笔,丹青着色,新区在产城共兴的画卷上书写服务新篇,在渝广共建的时光里搭起兴旺之桥。
举办“渝邻一家亲”共建活动,让两地干部群众坐在一块、乐在一起,共叙邻里乡情;“高竹红”志愿者穿梭于大街小巷,用“新春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点燃文明星火;渝邻城市公交“一卡通”“渝邻双城巴士”让两地群众双向奔赴更便捷更畅通。
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行“1+2+8”工作模式,让政务服务与文化供给15分钟可达;跨省域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条龙;建成川渝首个“文明实践+数智就业”零工市场,让企业享受“一站式”服务。“新区故事 情暖高竹”等活动持续赋能发展。
蝶变——
产业发展的文明温度
如今的新区,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经济的活力,每一个窗口都跳动着文明的脉搏,201家企业建设者里,有无数个闪耀在税务、公安等岗位的“服务明星”“文明标兵”。
现在的新区,不仅仅是投资的持续增加,产值和税收的不断增长,更是政务服务窗口那些被文明温暖的笑脸。
当文明与产业深度融合,新区的发展便有了温度、产业便有了灵魂、城市便有了未来。川渝高竹新区,这座“长”在省界上的新城,将继续书写“文明共生 产城共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