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耜同工作照。 闫盛霆 摄
榜样说 “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动力,因为我更看重的是‘劳动’二字。”
苏耜同,男,195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荣获“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五月的山东淄博,气候宜人。对于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河生物”)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耜同来说,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了。73岁的苏耜同,依然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谋划着一天的工作,勾画着公司的未来。他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动力,因为我更看重的是‘劳动’二字。”
苏耜同的“耜”字,是古代一种农具的称谓。“阴差阳错,也是‘名’中注定,一‘世’与农业结缘。”苏耜同诙谐的话语,透出一种朴实与自信。
苏耜同从12岁开始就在七河村务农。七河村,因有七条河流经村域而得名,是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村落。然而,因为苏耜同对蘑菇生产的坚守,七河村不仅在国内扬名,还在全球70多个国家声名显赫。
1988年,苏耜同当选七河村村支书,带领村民探索致富路。他先后带领村民办液化气站、陶瓷厂,种苹果、栽石榴,1995年就把七河村打造成淄博市淄川区第一个蔬菜大棚百棚村。
1998年4月,当地政府组织的一次外出考察,占地少、投资少、见效快的香菇种植成为苏耜同的“致富梦”。当年8月,他在村中建起30个蘑菇大棚,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第一村”,“穷村”的帽子被彻底摘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众多企业都在寻求走出国门的机会。2005年,苏耜同注册的第一个国外公司中韩农产品株式会社在韩国忠清南道成立,并建起了香菇种植农场。然而因经验不足,菌棒全部腐烂在货轮上,损失近百万元。痛定思痛,在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支持下,能调温、可精密管控的专用冷藏集装箱问世,解决了菌棒航运难题。从此,“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七河生物模式诞生,开辟出一条农业产业化新路。
七河生物还成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香菇杂交育种研发项目等核心技术攻关,攻克香菇菌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
2014年,借“一带一路”东风,苏耜同带领公司开启了共建“一带一路一菇”融通之路,把中国香菇带到了亚欧、非洲的多个国家。目前,七河生物的菌棒产品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苏耜同也赢得了“蘑菇先生”的美誉。
五年前,苏耜同在淄川建起全球第一个香菇生产智慧化工厂西楼工厂,实施“智慧七河创新工程项目”,研发上线全球领先的香菇菌棒智能生产线,同时将传统大棚升级为数字化大棚,建立健全了从菌种到鲜菇产品的完整数字化生产体系,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先后在山东、江苏、安徽建成7个智慧工厂。新菌种因肉厚、生长周期短等特点,颇受菇农青睐,覆盖全国蘑菇产区。
苏耜同表示,接下来,公司将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打造国际化“七河”品牌,把小蘑菇做成更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