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国:从泥瓦工到全国劳模
◎ 黄英 杨楠

王保国工作照。 吴倩供图

    榜样说  “我虽读书不多,但我知道:螺丝拧紧了,机器才不会散;人踏实了,路才能越走越宽。我会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做一个懂技术、有能力的基层工程建设者。”

    王保国,男,回族,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万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厂厂长、助理工程师,曾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今年47岁的王保国,已经与工程行业相伴32载。他从一名普通泥瓦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历程充满了拼搏与奋进。

    王保国初中毕业后便踏入社会,来到工地上开启学徒生涯,干过搬砖、和水泥、抬钢管支架等体力活。但他从不满足于现状,深知知识与技能才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便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电焊、维修等技术,为自己的未来打开了新的大门。

    2001年,王保国进入宁夏万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这里,他涉足了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房建工程、天然气安装工程等领域,每一次“跨界”都是一场全新的挑战。当时,灵武市建设商贸大楼时,工地上的塔吊突然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工地负责人和工友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维修塔吊的技术人员。危急时刻,王保国挺身而出,凭借之前积累的知识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仅用半小时就解决了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王保国从未停止学习,他购买了大量电路、机械、施工方面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他常常蹲在拌合机旁,仔细观察其传动结构,留在施工现场拆装零件,反复试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他总能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找准问题并加以解决。

    “笨鸟先飞,解决问题靠的是扎进问题里的那股劲儿。”这句话,王保国常挂在嘴边,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2016年,宁夏万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灵武市朔方路天然气安装工程。施工中,检测储气井、更换井头、加固储气井等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当时,国内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检测公司完成同类储气井检测不仅收费高昂,而且需要7至10天才能完成。时间紧迫,王保国带领团队迅速梳理检修头绪,昼夜奋战。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作业,他们成功完成了任务,打破了国内检测公司的检测纪录。

    2024年,公司以产业链模式投入2600万元成立了智能制造厂,王保国被委以重任,担任智能制造厂厂长。他每天在车间工作16个小时,与高级工程师探讨数控知识,研究机械臂操作原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绘制了五六十种零件图纸,并成功投入生产使用。

    多年来,王保国先后参与建设各类工程52项,其中包括11项政府重点工程。他提出技术改革17项,自学CAD设计制作机械用零件12件。他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公司申请了7项技术专利,各类技术创新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王保国表示,“我虽读书不多,但我知道:螺丝拧紧了,机器才不会散;人踏实了,路才能越走越宽。我会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做一个懂技术、有能力的基层工程建设者。”

 

当前:A3版(2025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