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仪,思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命线。地处内蒙古乌海市的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超高压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乌海供电”)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以“价值党建+思政教育”为引领,创新打造文明创建的“三大引擎”,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助推“黄河明珠”乌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激发文明创建强劲活力
人的因素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高质量的变电运行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党建与思政引领,通过构建“党建+思政”双轮驱动的育人格局,不仅能够系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穿透力和实践引导力,更能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价值塑造方面的核心作用,推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转化的高质量变革。变电管理处党支部紧扣人才“选育用”全链条,充分释放人才效能“红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文明创建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完善选人机制。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应用党员积分与党小组积分选拔“五佳党员”与“五优党小组”。修编《变电管理处人才队伍培育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二是抓好育人成才。以党小组为单元分专业开展培训学习,制定“班后一小时”学习制度,充分利用交接班路途时间和作业现场开展“精准培训课堂”动态追踪教学、党员结对帮扶等专项活动。三是强化用人管理。结合中心工作考评内容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运用关键岗位“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盘活人力资源。精准核算人均成本贡献率,试点调整500千伏运行值班方式,通过绩效包干到班组,鼓励班组长“包联包产”,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顺应公司改革大势。
深融合,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文明创建红色引擎
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核心动能,依托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铸魂、赋能、聚力三个维度形成创新共同体思想共识,将政治领导力转化为生产力革新动能,释放创新效能“红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智保障。一是以“党建+思政”引领涵养“工匠精神”。坚持把员工培育成骨干,把骨干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先锋模范,真正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企业健康发展的“红色动力”。以“岗区队”为基础,在“五优党小组”所在班组试点“运检一体化”模式,实现运行与检修深度融合,提升设备状态扁平化管理水平,推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运检模式升级。二是以“党建+思政”引领赋能“安全生产”。党员带头创建ETOG党员创新工作室,在产业发展第一线,推动各党小组联建共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先后取得“集中监控+智能运维”、无人机+机器人巡视应用手段、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任务调度等多项攻关成果。三是以“党建+思政”引领筑基“班组建设”。班组结对共建是支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河鸿党小组推广应用生产作业现场“五管三必知”管理举措,敖瑞党小组立足清洁能源外送使命,打造“熬电外送锐不可当”班组文化,持续提升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增强班组凝聚力。组织开展“班组长上讲台”活动,骨干力量分享的“整站启动工作经验做法”,为500千伏变电站启动前验收工作提供基层创新实践经验。
优发展,以服务为保障释放文明创建落地效应
乌海供电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文明创建的辐射效应,整合各方资源力量,聚焦文明创建工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用心、用情、用力优化干事环境,帮助职工心无旁骛干事业。一是精准调研解难题。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减负赋能在路上”主题活动,支部书记带头全覆盖实地调研、交流慰问各站,建立“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工作机制,收集问题、需求80多个,解决率超过90%,保障职工队伍稳定。二是包联班组促落实。运用“班组向班子提,班子到一线找”双向模式,抓实为班组减负作风建设要求,配套发布《变电管理处加强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将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精简各类会议30%,优化各类报表报送15项,合并清理微信业务群27个,最大程度为基层松绑减负。三是暖心服务润人心。按照“能融尽融”原则整合党建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成“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项目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暖心服务关爱职工。围绕新站启动、大型停送电检修现场、重大节假日值守节点提供暖心慰问,以“面对面”“一对一”形式开展心理服务送一线活动,专业老师进行个案辅导,有效缓解职工心理压力,激发班组活力。开展“巾帼建功”三八节活动、职工篮球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活动。结合暑期、检修工作慰问,为15个班组配备防暑防虫等物品,添置30余件运动器械器材,优化变电站生活环境,强化各项基础建设,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超高压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