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县县城全景。(东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东山县金銮湾。

“两岸同唱 爱跨山海”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夏季)活动现场。

举办“文明新实践 志愿新风尚”“12·5”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

“畅享山海 活力东山”2025年东山岛第六届全民健身徒步走活动现场。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第三十四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碧海蓝天环抱下的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如今又多了一张闪亮的“国字号”名片——全国文明城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凝聚着东山县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的奋斗汗水,镌刻着海岛儿女逐梦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更是东山县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的生动缩影。
从海风呼啸的海岛渔村到繁华热闹的大街小巷,从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到欢声笑语的校园社区,文明之花在这座东海之滨的小城处处绽放,勾勒出一幅人与城相依、山与海相得益彰的美好图景。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山县考察,为东山县创建文明城市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激励着这座城市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凝心聚力,全民共创绘蓝图
东山,这片蕴藏厚重红色记忆的热土,既有“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精神传承,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绿色传奇。当文明创建的号角响起,东山人民以谷文昌先进事迹为引领,吹响了全民创建的集结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东山县委、县政府将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构建“1+2+3+N”工作体系,相继出台《“八大板块”工作方案》《“1663”强县富民工程实施方案》等方案,创新县处级领导“路长制”,迅速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漫步东山,“志愿红”成为最动人的城市底色。全县3.09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乡村,开展交通劝导、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服务,用爱心和汗水浇灌着文明之花。108个文明单位与42个社区(村)结对共建,孕育出7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校园。1.2万名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亮身份、作表率,在大街小巷、社区楼栋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广大市民通过“文明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随时拍照上传,相关部门及时响应,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的“共同体工程”。
精益求精,城市蝶变满目新
走进东山县城,宽阔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高楼、规范有序的交通……处处展现着文明城市的新气象。对东山而言,文明城市创建不仅是为了拿牌子,更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东山县以“微改造”破题,修复198条背街小巷,升级43公里水电管网,改造34个老旧小区,建成全省首个智慧水务系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县。曾经破旧不堪的老街巷,如今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尤其是铜陵镇顶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既保留了闽南古厝的特色建筑风格,又植入文旅新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
针对停车难题,东山县秉持“能划尽划、应划尽划”的原则,在主次干道两侧增划2750个停车位,并盘活闲置地块,建成8个临时停车场,新增近5000个车位。同时依托智慧交通工程,搭建智慧停车平台,实现“一键查车位”,手机实时显示空位信息。建成东山县空中巡管指挥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县域低空综合治理标杆项目,首期36套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实现了对243.4平方公里县域的全覆盖与科学网格化部署,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
在生态治理上,东山县持续开展“美丽东山”全岛环境提升六大行动(“拆清楚”“摆整齐”“扫干净”“治污臭”“整漂亮”“保有序”),创建55个“绿盈乡村”,建设22个农房示范点,建成“五个美丽”点1311个,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100%。组建东山智城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对西埔镇和铜陵镇的主干道及背街小巷实行17小时保洁。如今的东山岛,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净了,全域环境实现从“整洁”到“精致”的跨越。
在城市美化方面,东山县致力于接好谷文昌“生态接力棒”,巧做“见缝插绿”文章。全岛实施“一廊道三林区”木麻黄种植,全岛绿化率超94%,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绘就“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宜居愿景。东山县还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打造23个口袋公园,建成22个村级公益性生命公园。这些小巧精致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文化人,德润心田树新风
文明,不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内在气质。东山县深植文明内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城市肌理,让文明基因在海岛沃土中生根发芽。
在强化政治建设方面,东山县以快板、东山歌册等乡土艺术为载体,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渔船小院、带到田间地头,打造“‘福小宣’在东山”“海岛‘谷’事”“好故事·我来讲”“芝山讲坛”等特色宣讲品牌。充分发挥谷文昌纪念馆、东山战斗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深度挖掘谷文昌先进事迹,建设24个基层文化教育基地,创作《谷文昌年谱》《绿色丰碑谷文昌》《家风》等精品,打造“谷式家风”“道德讲堂”等文化IP,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东山,有这么一群人用自己的平凡善举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做好事、当好人”在东山蔚然成风。东山县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耕“德耀东山”品牌,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12人……各类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担当作为树立新风正气。创新推出12个“家庭志愿服务积分超市”,将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行为量化为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吸引7100余人次参与,群众生活不断充实。
全县86个村(社区)都成立了“一约四会”,以“红黑榜”管理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创新“村民恳谈夜”“小板凳微议事”等治理方式,石埔村《村规民约》入选“全国百篇优秀村规民约”,引领文明新风尚。其中,东山县西埔镇梧龙村简办“扛酒节”,年均节约开支超百万元,节省的资金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让文明新风转化为民生实惠。
在青少年成长培养上,东山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第一课”“春晖学堂”等特色活动,以春风化雨之势,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东山县妇联针对留守困境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创新推出“爱心妈妈·点亮未来”关爱结对行动,103名爱心妈妈与55名留守困境儿童结对,爱心妈妈化身孩子们生活的“守护者”、学习的“引路人”、心灵的“倾听者”,为孩子们筑起温暖港湾。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东山县新建图书馆,改造提升黄道周纪念馆和黄道周故居,培育1387铜陵文史馆、南埔村“谢谢里”、岱南村百善公园、磁窑陶艺传习所等文化阵地,举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开海文化季”“全民健身徒步走”“村BA”“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文化旅游节活动都热闹非凡,吸引众多两岸同胞前来参加,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东山县还大力发展农文渔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苏峰山环岛路、鱼骨沙洲、“天涯澳角”等网红打卡点,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达3.45万(其中农民占比80%以上)。
民生为本,幸福指数节节高
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东山县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时代答卷。
农贸市场作为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东山县推进4个农贸市场改造扩容工程,为市民打造更放心、舒心的购物环境。辖区西埔中心市场经过改造后,配套95个摊位、53间店面,摊位整齐划一,环境干净整洁,通道宽敞明亮。为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问题,西埔镇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合资成立东山城埔物业、东山城石物业等,专门管理无物业老旧小区,让老旧小区有了“新管家”,破解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
在激活城市夜经济方面,东山县推行“引摊入市、一米线经营”模式,升级夜市,繁荣夜间经济。其中,铜陵镇南门湾夜市和西埔镇夜市经过改造后,成为东山岛的新名片。据了解,自2023年5月份铜陵镇南门湾夜市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780万人次。
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方面,东山县持续发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增5个军医专家名医工作室和5个省市级重点专科,推动标准化农村卫生所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建成港西小学、石埔幼儿园等5个教育项目,新增1900个学位,有效解决“入学难”问题;建成9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不断织密“15分钟服务圈”,让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便民服务触手可及,为城市发展注入文明活力。
从“老有所养”到“住有所居”,从“一餐热饭”到“普惠福利”,东山县用一桩桩民生实事勾勒出温暖人心的幸福画卷。目前,东山县累计建设61个农村幸福院、20个长者食堂,老人们在此享受低价餐饮与贴心陪伴,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7个新农房小区顺利交付使用,为村民们带来崭新的居住环境,有效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东山县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至190元,3.65万人次共享政策红利……这些举措如点点星光,照亮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潮涌东山千帆竞,文明花开满庭芳。如今的东山岛,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富裕海岛的蓝图正徐徐展开。22.14万东山人民将牢记嘱托,同心同德,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携手前行,共同绘制更加璀璨的海岛未来新图景。(文/图 中共东山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