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6月3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启动。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于7月至8月举办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其间,各地将围绕消夏避暑、滨海度假、观演赏剧、赶集看展、亲子游乐、夜间消费等暑期文旅消费热点,推出丰富多彩的应季文旅产品和活动,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消费季期间,各地还将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加大消费惠民力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暑期美好生活需要。
在革命旧址解锁“红色之旅”
七月的皖南,蝉鸣阵阵,暑气正盛。
随着红色文旅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近年来,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立足红色资源禀赋,通过沉浸式演绎、红色研学、科技赋能等多种形式,探索新四军故事当代传播新路径,解锁红色文旅多样化“打开方式”,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在庄严肃穆的叶挺铜像前鞠躬致哀、敬献鲜花,在饱经岁月沧桑的革命文物前仔细观摩、专注聆听……近日,纪念馆内迎来一批批小游客。
“这次带孩子来实地探寻新四军足迹,重温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亲身感受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专程从南京自驾来参观的游客张磊表示,他还计划带孩子到附近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一站式探访当地红色文化景点。
随着数字技术加速赋能,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迈入动态、具象、多元的新阶段。走进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传统的玻璃展柜之外,观众总会被一些“上新”的展示设备牵住视角:LED高清屏上,北伐时期叶挺编练新军、整训部队的场景正一幕幕上演,向观众讲述“铁军是怎样炼成的”……近年来,纪念馆投入500余万元,先后对叶挺同志生平展、国家安全教育展等展区进行升级改造。
科技手段的引入不仅重新定义了纪念馆的策展理念,也重塑了观众的观展模式。“十几年前来参观,玻璃柜里的物件像‘老古董’一样静静摆着,现在带孩子来,发现它们全‘活’过来了!”云岭镇居民陈女士感叹道。记者看到,许多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式观展,而是纷纷驻足于电子设备前,在沉浸式体验中与革命岁月展开“对话”。在技术与历史的碰撞中,红色文化得以跨越时空触动当下观众的心,成为可感知、可传承的精神血脉。
创新场景点燃“夜间经济”
夜幕降临,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云顶市集灯火璀璨、人潮涌动。500米长的商业文化街区两侧,60余家美食与长白山特色文创摊位依次排开。游客品美食、逛夜市,感受长白山夏夜的独特魅力。
“市集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更是我们打造‘长白山不止天池’全域旅游格局的重要业态支撑。”项目策划团队成员张秋森说,今夏长白山还重启免费巡游巴士服务,连接雪绒花、云顶市集及恩都里等热门景点,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要盘活提升存量空间,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傍晚,在重庆南岸区滨江路南滨路,年轻人骑行或慢跑,让江风带走燥热;沿江餐饮店纷纷推出江景纳凉座,冰镇饮品与特色小食热销。作为南滨路沿线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之一,“岸香南”全景式滨江露台商业街6月20日正式开街亮相。当地对约5000平方米的滨江商业空间进行更新,引入20余家餐酒等品类品牌,打造“江岸微醺生活社交场”。
“发挥‘凉资源’作用,不断满足多层级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辛本禄认为,夏季也可深挖冰雪文化潜力,开发主题文创与演艺活动,既能吸引夏季客流,又能为冬季市场预热。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