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不该催生酒店房价“一飞冲天”
◎ 樊树林

    6月2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某男子演唱组合计划于7月25日和26日在大连举行演唱会。演唱会门票尚未开售,举办地附近的酒店住宿费用却出现大幅上涨。

    有人为偶像奔赴,有人要追忆青春,有人为情绪买单……在多链条、多环节的连锁反应下,演唱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有“行走的GDP”之称。当“为一场演唱会打卡一座城”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时,演唱会催生的文旅效应更是惹人注目。

    某男子演唱组合在大连举行演唱会的消息刚官宣,举办地附近的酒店住宿费用就“一飞冲天”。市场有运营的逻辑,大型演唱会举办期间,大量粉丝纷至沓来,住宿需求短期内急剧增加,酒店适度涨价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表现。然而,有些酒店的涨幅,恐怕超过了市场调节的合理区间,并非单纯的供需紧俏所能解释。

    “我们的目的不是卖高价,是为了控制开票后的退单率……”酒店方涨价的说辞其实经不住推敲。经验证明:酒店要是为了防退单,完全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退订规则,如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来实现,又怎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大幅提价来达成目的呢?况且,以天价应对可能的退单风险,本质上是将自身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严重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

    面对酒店涨价,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面对极端涨价行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监管不可或缺。此前,有的地方的做法就值得称道,每当要举办明星演唱会,当地就提前一周启动价格监测机制,有些地方的文旅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还发布《关于规范大型演出活动周边住宿价格的提醒函》,明确要求酒店房价涨幅不得超过日常均价的多少比例,且须提前72小时公示调价方案。这些就是政府控价的示范样本。

    “演唱会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文旅消费的重要载体,如果一些城市在举办演唱会期间,频繁出现酒店哄抬物价等不良现象,无疑会损害城市的文旅品牌形象。因此,面对演唱会催生房价“一飞冲天”,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市场监管机制,针对大型活动期间酒店等行业的价格,制定明确的涨幅限制标准,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酒店行业也应强化自律,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不能“坐地起价”。此外,消费者在面对不合理涨价时,也要通过合理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只有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演唱会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激活消费的引擎,“行走的GDP”才算名副其实。

当前:3版(2025年07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