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跨越大半个中国的爱心接力
——记“中国好人”李延红
◎ 本报记者 朱乔明

 

李延红驾驶货车准备出发。(大通县委文明办供图)

扫码看视频

    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公路唐古拉山段,稀薄的空气裹挟着刺骨的寒意,这里地势险峻,路况复杂,每一次行车都充满挑战。

    2024年9月20日17时左右,来自青海西宁的“95后”大货车司机李延红驾驶货车途经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口,一辆停靠在路边的蓝色冷藏车映入他的眼帘。当时,他以为这辆车的司机只是短暂休息,并未过多在意,便继续赶路。

    第二天晚上23时许,结束送货任务的李延红再次经过唐古拉山口。夜色深沉,呼啸的寒风拍打着车身,细心的他留意到那辆冷藏车依然停在原处,车灯亮着,发动机未熄火,车子却没有移动过的痕迹。凭借多年长途驾驶经验,李延红心头一紧:“不好,可能出事了!”他停下车快步上前查看。

    冷藏车的车头较高,李延红踩着踏板费力地凑近驾驶室。透过车窗玻璃,他看到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瘫倒在车座后面的卧铺上。无论李延红如何拍打窗户、大声呼喊,对方都毫无反应。

    情况万分危急!李延红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后,果断决定砸窗救人。他深知,高寒之地,每一秒的等待都可能让生命消逝。破窗后,李延红发现司机生命体征十分微弱,又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向过路车辆求助氧气设备。幸而一位来自河南的货车司机伸出援手提供了半袋氧气,暂时稳住了昏迷司机的生命。

    道路崎岖,救护车抵达至少需要2个小时。为了让昏迷的司机尽快得到救治,李延红小心翼翼地将其安置在自己的货车上,然后驾驶着货车在漆黑的高原公路上向着救护车驶来的方向疾驰而去。一个多小时后,李延红与救护车顺利会合。

    这位被救司机张师傅来自河北廊坊,当时运送一车葡萄前往西藏樟木口岸,因感冒和高血压,在高原反应的侵袭下昏迷在车内近40小时。

    在驾驶卡车返程途中,李延红接到了张师傅女儿的电话。电话那头,女孩焦急万分,恳请李延红帮忙将冷藏车上价值十余万元的葡萄送至目的地。想到张师傅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躺在医院,这车葡萄若坏了,对这个家庭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李延红郑重许下了帮忙送货的承诺。

    李延红找到停车区将自己的货车停好,先坐了8个小时火车,再一路搭乘“卡友”的货车,再次返回事故发生地,开启了漫漫送货路。

    从唐古拉山口到西藏樟木口岸有1100多公里,途中要翻越连绵的雪山。9月27日,当李延红好不容易抵达樟木口岸时,却被告知因暴雨导致桥梁冲毁,无法出关。面对困境,他没有放弃,在与货主沟通后,毅然决定将货物运往深圳。
    又是4300多公里的漫长征途。一路上,李延红遭遇了车辆故障等重重困难。10月9日,他终于将货物送达深圳。疲惫不堪的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便将35000元运费全部转给张师傅的家人。他说:“看病急需用钱,这笔钱必须给他们。”

    坚持“好事要做到底”的李延红,又再次出发赶往2100多公里外的河北廊坊,于10月13日将冷藏车送回张师傅家人手中。至此,这场历时22天的生死救援与送货接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帮忙送货,路程万里,李延红未收取任何报酬,一个人默默承担下了所有的风险和责任。他的善举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高原的道路,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今年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李延红光荣上榜。

    “从不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特殊的事,看见别人有困难了,大家肯定都会伸手帮忙的。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帮。”李延红说。

 

当前:A1版(2025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