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已在6个片区开通“响应公交”线路,日均运载乘客7000余人次,累计服务近150万人次
● “响应公交”的价格仅为2元,且支持老年卡、学生卡和1小时内免费换乘优惠
● 与常规的公交车相比,“响应公交”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固定服务区域、不固定行进线路的公交,真正把公交服务从“人等车”变为“车接人”
6月13日早晨8点,乘坐地铁的市民杨洪到达轨道向家岗站,提前在手机小程序里预约了“响应公交”。他一走出轨道站,一辆贴有“响应公交”醒目标识的小型巴士刚好到达站点,缓缓打开车门。杨洪径直走向车门,和他一同上车的还有四五位乘客。
“响应公交”是在固定区域内允许乘客进行线上预约的公交车。其以“线上预约”的灵活性和亲民票价,重新定义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也是重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探索。市民可以像“打的”一样“打公交”,而且是用公交的价格享受“打的”的服务。
截至目前,重庆已在6个片区开通“响应公交”线路,日均运载乘客7000余人次,累计服务近150万人次。
特色
网上预约或线下招停,根据目的地自动匹配出行线路。
“公交车还能预约,刚开始听说的时候我还不信!”6月13日下午4点多,两江新区3661“响应公交”停靠礼勤路站后,家住两江新宸嘉玺小区的居民赵志勇一边上车一边笑着跟驾驶员感叹。
赵志勇今年67岁,由于老伴常年生病,平时都由他出门采购生活物资。以前从家里到礼嘉天街要绕行3公里,想买个什么东西十分不便。
“我们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手机,刚刚让社区小卖部的年轻人帮我弄的。师傅,以后坐这种车是不是都要用手机操作才行哟?”“没事!以后你在站点看到我们这种车直接上来就行,我这边可以帮您操作。”听到这个回答,赵志勇连连道谢,“太好了!我们以后真的享福了!”
驾驶员肖方尧介绍道,“响应公交”目前实行“线上预约+线下即乘”的服务模式。乘客可以提前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公交车辆,也可以在站点路边招手上车。线上预约既迎合了年轻乘客的消费习惯,线下刷卡又能极大方便青少年、老年乘客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响应公交”的价格和普通公交完全一致,仅为2元,且支持老年卡、学生卡和1小时内免费换乘优惠。
据介绍,3661线“响应公交”覆盖礼嘉片区40个站点,串联起2所中学、3所小学、11所幼儿园及多个商圈、公园,可服务周边约5.8万居民和游客。
探索
服务某个区域的客流出行,坐公交从“人等车”变成“车接人”。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公交运营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赖仁强说,重庆地形地貌独特,许多地方客流分散,常规大容量公交覆盖有一定困难。于是“响应公交”应运而生。
与常规的公交车相比,“响应公交”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固定服务区域、不固定行进线路的公交。它可以根据客流需求实时动态规划行驶路线,生成符合响应交通状态和乘客需求变化的最优路线和时刻表,提升公交系统灵活性和运行效率。
“响应公交”还以其小巧的车型,可以开进城市中的背街小巷,有效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和步行距离,真正把公交服务从“人等车”变为“车接人”。
“‘响应公交’的站点尽量设在小区门口和厂区门口附近,方便市民乘坐。它没有固定发车时间,乘客什么时候在小程序里下单,我们的驾驶员就会在什么时候接收信息,然后根据后台生成的导航路线进行接送。”赖仁强说,作为普通公交的补充,它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覆盖到了更多人群,让大家多了一个出行选择。
迭代
“响应公交”扩容,让更多上班族少走路。
如今,在向家岗片区内工作的许多“上班族”都把3560路“响应公交”作为了通勤首选。
轨道向家岗站以北是一个工业园区,覆盖上百家企业,尽管片区内有571、561、529路公交,但由于部分企业不在主干道上,支路又较为狭窄,许多上班族下公交后,都需要步行数百米甚至一公里才能到目的地。
改变发生在2023年底。向家岗片区的3560路“响应公交”开行,在工业园区内设30多个站点,串联起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每天上午7时到晚上9时,“响应公交”都会穿梭在工业园区内,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出行困扰。
然而,运营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最开始‘响应公交’采用的是长5.31米、宽1.7米、高2.25米的小型客车,准载10人,但乘车需求很大。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期,供需矛盾十分明显。”赖仁强介绍,为满足更多乘客的出行,“响应公交”经历了一次“扩容”。
2024年底,首批“响应公交”全部更换为长5.97米、宽2.06米、高2.885米的小型客车,可以允许乘客站立,准载19人。载客量比原来的公交车多出近1倍。
智慧
大数据算法突破传统公交服务瓶颈,让供需更加贴合。
据了解,“响应公交”采用的是重庆公交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载客公交调度算法,构筑了涵盖智能乘车应用、智能车机应用、智能管理系统的“响应公交”智慧出行平台,能够快速建立人、车、线的动态精准匹配方法,突破传统定线公交运力不平衡、班次间隔长、乘客候车难等瓶颈问题。
“我们开发了虚拟站点选址、路径生成、人车匹配等关键技术,可以分析出区域内的人口密度、出行热点和实时路况,进而动态调整车辆路径。”平台技术员熊茂森介绍,平台还构建了针对早晚高峰等特殊情况的快速优化出行路径规划策略,缓解交通压力。
例如,早晚高峰时段,车辆优先向学校、医院、商圈等热点区域倾斜;平峰期则覆盖区域内的社区、公园等分散需求点。通过乘客需求精准匹配和区域级运营车辆动态调度,公交资源利用率提升了30%,尤其是有效缓解新建小区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截至目前,重庆“响应公交”小程序用户访问数量已超110万人次,且呈不断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