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码”为城市骑手戴上“紧箍咒”
◎ 江德斌

    外卖、快递骑手为赶时间出现超速、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据媒体报道,近期,上海市推出快递、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以绿、黄、红三色,赋予快递、外卖骑手“安全码”并关联从业资格,新入职骑手必须“绿码”才能从业;屡教不改的“红码”骑手,则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

    “交通安全码”通过三色动态管理骑手行为,将交通违法行为数据作为管理依据,该创新举措是对行业乱象的精准治理,直击行业痛点。在“时间就是金钱”的行业逻辑下,骑手往往陷入“速度优先于安全”的生存悖论,而“安全码”通过与从业资格的硬性绑定,给骑手戴上“紧箍咒”,在效率与安全的天平上,加上了理性的砝码,倒逼骑手对交通规则多一些敬畏,让“慢一点”成为职业自觉。

    “紧箍咒”的魔力,在于将抽象的交通规则转化为具象的信用标识。绿、黄、红三色动态变化的“安全码”,不仅是骑手交通行为的“成绩单”,更是从业资格的“通行证”。新骑手持“绿码”上岗,意味着安全意识从入行之初就被纳入考核体系;“黄码”的预警机制,如同在骑手耳边敲响的警钟,及时纠正其危险倾向;而“红码”对应的行业禁入限制,则是对屡教不改者的严厉约束。

    更值得关注的是,“紧箍咒”将治理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游,有助于推动行业生态的重塑。以往,平台算法的“时间竞赛”迫使骑手铤而走险,交通违法被视为“行业潜规则”;如今,“安全码”通过数据联动将企业纳入治理体系,骑手的违规记录直接关联运营站点的星级与企业的风险评级,倒逼平台在调度系统中增设“安全缓冲带”。由于企业的运营风险与骑手的安全表现直接挂钩,平台算法中“超时扣款”的冰冷条款,将让位于“安全奖励”的人文关怀。

    不过,“安全码”的推行,仍需遵守技术治理的边界。在数据汇聚的过程中,如何保障骑手的个人信息安全?当“红码”骑手被列入“禁限名单”,申诉与纠错渠道是否畅通?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着制度能否在刚性约束与柔性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

    以制度创新重构行业生态,以多元共治破解管理难题,当安全成为外卖行业的标配而非选项,骑手的每一次出发,才能真正让城市生活既高效又安心。

 

当前:3版(202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