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本账本里的乡风文明账
◎ 本报特约记者 沈巾钦 邓林灵

    ● 50户观察户的账本上,文字与数字的变化,鲜活映照出乡村生活的崭新面貌

    ● 每月举办道德讲堂,儿童之家提供免费学业辅导,开设红色故事会、非遗剪纸课

    ● 经村民议事会通过的村规民约,创新地将文明积分与医保代缴、分红福利挂钩,大大激发了村民践行文明行动的积极性

    在四川省岳池县石垭镇三块碑村固定观察户、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虎的《记账手册》上,几笔新支出格外醒目:岳池郑家马拉松报名费、达州马拉松报名费、达州马拉松车旅费。不同于以往的米面粮油、大件家电开支,这几笔支出映射着村民生活的跃升。

    “村里环境变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咱也更注重体育健身了。去年爱上跑马拉松,今年就带起了队伍。”近日,指着这些账单,陈虎话语里透着自豪。在他的带动下,村民李玉巧等人纷纷加入,如今还成立了乐跑团。

    作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三块碑村50户观察户的账本上,文字与数字的变化,鲜活映照出乡村生活的崭新面貌。

    岳池公交9号线直抵村口。一步踏出车厢,脚下便是平整的黑化沥青路。道路两旁,豆腐坊、制衣工坊、鞋面加工坊等10余家“小车间”机声隆隆,为村民提供了数百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不时穿梭其间的保洁员身影,为这幅产业图景增添了一抹洁净底色。

    村道旁,图文并茂的文化宣传牌与党群服务中心的动态栏相映成趣,让文明理念从墙上“走”进心里。

    村上每月举办道德讲堂,好媳妇唐小燕就是其中的“活教材”。93岁的张仁玉身体硬朗、衣着整洁,提起儿媳唐小燕满是夸赞:“这个媳妇好哦!”小到剪指甲、洗澡搓背,细到特意购置带护栏的软椅,唐小燕的孝心浸润在日常点滴。

    村里的儿童之家在周末和假期同样热闹,提供免费学业辅导,开设红色故事会、非遗剪纸课。“孩子现在天天催着来书屋,电视都不爱看了。”村民伍薪羽感慨乡村教育生态的蜕变。

    每月的村民议事会,累计解决道路修缮、路灯增设等30余件民生实事。值得一提的是,经议事会通过的村规民约,创新地将文明积分与医保代缴、分红福利挂钩,大大激发了村民践行文明行动的积极性。

    依托广高路、仪北路等便捷的交通优势,三块碑村做优水稻、玉米特色种植,去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2%。这些收益持续反哺村庄建设,形成了“文明促发展、发展惠民生”的良性循环。

    漫步村庄,生态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房前屋后,干净整齐,绿植丰富。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秉奎介绍,2公里全覆盖污水管网消除了村里的臭水沟,路灯全覆盖点亮了村民的夜间生活,新建的文化广场、藏书千册的农家书屋,让公共服务真正触手可及,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新地标。

    “如今村里环境不比城里差!”李玉巧笑道:“议事会回应快,环境好、设施全,看病养老有保障,产业有发展,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今年,三块碑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是对村庄文明建设成果的肯定。得知喜讯,李秉奎当即在三块碑村干群连心群里,传递喜悦,号召大家践行文明行动,做好这块招牌的守护者和形象大使。

 

当前:4版(202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