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蒲江县 织密“心育”防护网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蒲萱

    自成都市启动精神文明建设“九大行动”以来,一场以“心灵护航”为名的守护计划正在蒲江大地悄然展开。它不是某个节点的突击行动,而是用专业、耐心与爱编织的“成长保护网”,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都有了温暖的托底。

    要守护心灵,先得有懂心的“守护者”。蒲江为心理健康教师们备好了“成长礼包”:6名教师参加成都市第五批A证培训,80名教师参与学校心理辅导员B级资格培训,从理论到实操,从案例分析到干预技巧,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心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更系统的布局已在铺展:适龄化的心理健康教材正在打磨,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特点的心理课程将走进课堂;心理咨询室建设有了统一标准,从环境布置到器材配置都有了“贴心指南”;多层次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守护心灵的关键,在于“精准”。蒲江的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心理测评数据、日常家校沟通、课堂观察记录等多种途径,动态更新“重点关爱学生台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份专属的成长档案。

    这份台账不是“纸上名单”,而是有温度的行动:全县推行“三级包生制”,从县级统筹到学校落实,再到班级跟进,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专属守护人”。寒假里,这份守护更显温暖——2674名教育工作者敲响5069户家门,其中457户是“重点关爱学生”的家庭。开学前一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里多了些特别的“家长会”——没有成绩排名,没有作业要求,只有一场关于“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的温馨对话。

    更温暖的是,这份守护还延伸到了社区的角角落落。县教育局联合县妇联、县检察院,在鹤山街道和寿安街道分别建设了社区心理辅导站——这里没有严肃的“咨询室”标签,更像邻居家的客厅。家长带着孩子来坐坐,说说最近的烦恼;孩子和小伙伴在游戏中闹矛盾了,也能找老师聊聊;就连隔代教育难题,也能在这里找到解法。校内的心理辅导室、校外的社区辅导站,共同编织成紧密的家校社联动网络,让关爱的触角延伸至每个家庭。

    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需要更长效的机制。蒲江正以“系统思维”构建四大支撑:专业支撑,除了教师培训,还在开发更贴合本土孩子的心理课程,让心育更“接地气”;预警支撑,学生心理档案动态数据库正在完善,通过日常观察、心理测评等多渠道数据,实时监测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医疗支撑,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绿色转介通道,一旦发现需要专业干预的情况,能快速对接,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及时帮助;网络支撑,县、校、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心理护航”系列活动走进社区、家庭,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家长必修课,让关爱从校园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当前:3版(2025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