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变美、菜场暖心、志愿队给力
——苏州的文明就是这么实在
◎ 彭化成

   遴选居民当 “城市主理人”

    遴选社区居民担任“城市主理人”,带着小区居民,自己改造自己的楼道

    小店变身 “解忧杂货铺”

    依托好人工作室打造的便民理发店,也是一个“解忧杂货铺”

    持续27年的“爱心长征”

    季洪球带领着120余人的队伍,将单一买菜服务拓展为多元服务网络

    城市有温度,归根结底就是要让人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徐徐而来的文明新风。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延伸文明实践阵地“神经末梢”触角,发挥文明实践带头人“头雁引领”作用,激活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引擎驱动”效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感受到文明的律动。

    城市主理人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走进中海复锦华庭小区“变废为宝·绿色环保”主题楼道,一盆盆绿植映入眼帘,独具特色的轮胎座椅让人眼前一亮。这个生机盎然的文明楼道是由社区志愿者、城市主理人孙海涛牵头策划和打造的。

    “我们的想法就是要倡导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居民共创将废弃物改造为公共艺术品。”孙海涛说。通过“废物利用+艺术共创”,既美化了环境,也倡导了环保理念。

    推动基层文明实践,就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往在楼道的改善建设中,居民群众参与度不是很高,今年吴江区亮出新招——推出“我是城市主理人”文明实践项目,遴选出兼具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奉献精神及责任意识的社区居民担任“城市主理人”,带着小区居民,组成志愿服务团队,自己改造自己的楼道。

    “城市主理人”项目发布之后,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从征集意见到落地执行,居民集思广益、自己动手,一个个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楼道扮靓了生活空间、提升了小区颜值。

    从“塑颜值”变“修气质”,从“一点光”到“满天星”,吴江区“城市主理人”项目示范效应逐渐显现,19个楼道成为社区居民争相前往的新去处,让文明遍布角角落落,触手可及又深入人心。

    菜场新实践

    从“好人+”到“小农人”

    今天,5元钱能做什么?位于相城区陆慕菜市场杨秀兰便民理发店里,5元钱可以剪一个漂亮的发型。20多年来,她用一剪初心赢得了无数居民的赞誉。

    不仅如此,这里还成了居民的“解忧杂货铺”。心事可以与她倾诉,快递包裹可以临时存放,门口的缝纫铺晚上也把缝纫机寄存在她的店中。

    为放大“好人+”效应,2022年,市农发集团在陆慕菜市场内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联动杨秀兰好人工作室,带动周边商铺常态化开展修补缝纫、磨刀修脚、配锁修表、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位于二楼“经营户之家”,还主动为市场商户配套培训、休息、社区活动、子女托管等多项服务,推动生活便民、惠商助企和市场管理等各项服务功能持续下沉。

    2024年,陆慕菜市场又策划推出“小农人”文明实践体验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亲近生活、体验劳动、学习知识的平台。在活动开始前,市场工作人员会对孩子们进行简短而有趣的培训。从如何挑选新鲜蔬菜、水果,到如何与顾客沟通,再到如何整理摊位、保持环境卫生,让孩子们通过卖菜体验锻炼沟通交流和数学运算能力。

    为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陆慕菜市场积极与周边学校合作,定期开展果蔬义卖活动,并策划青少年研学打卡、暑托班体验、食品安全宣传等项目,全力打造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文明实践特色站点。

   最美志愿队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以后我帮您买菜!”1998年,来到苏州务工的季洪球成了姑苏区西善长巷55号小区的一名门卫。看见小区老人蹒跚买菜的身影,这句脱口而出的承诺成了一场持续27年的“爱心长征”。他的手中累积了3万多张买菜单,服务上百位老人。他曾为独居老人冒雨送药,陪伴低保户父子走完生命最后旅程。三十多户老人将家门钥匙托付给他。

    2021年,在姑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吉庆好人服务队”应运而生,季洪球担任队长。他带领着这支120余人的队伍,将单一买菜服务拓展为多元服务网络。

    最让社区居民感动的,是好人服务队的贴心与暖心。孤寡老人陆福根感觉身体不适,好人服务队成员姜凤鸣听说后,立马陪同他去医院。考虑到手术后陆福根无人照顾,姜凤鸣主动担起了每天为陆福根做饭的任务。在这期间她还为陆福根扫地、整理杂物。陆福根对于好人服务队热情的服务竖起大拇指,眼里都是感动。

    近年来,“吉庆好人服务队”参与的服务项目覆盖到居民生活、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从个人奉献到团队协作,从零星活动到常态化项目,那把挂在“吉庆好人服务队”工作室里的金色钥匙,正打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千万扇温暖之门。

 

当前:4版(2025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