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 何平月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百年来,粤港澳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的发展,让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时间、空间或媒介形态,实现了即时、广泛、深入的传播效果。基于此,粤港澳三地应把握时代机遇,探索创新全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并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一、整合多类型平台,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是指利用多种媒体形态和传播渠道,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传播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在红色文化宣传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当前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宣传推广中的作用,明确各自的特点优势,进而根据传播需要整合媒体资源,打造传播矩阵。这一矩阵不仅要涵盖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更要包括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间等,这样才能通过不同媒体的互补与协同,实现对红色文化的快速、广泛、深入传播。

    例如,为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福建理工大学从百年办学史中发掘红色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意蕴,将红色校史进行创新表达,并通过多类型媒体打造宣传矩阵。具体措施包括,在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新福建、中国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东南网及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学校红色校史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校报等校内媒体开辟宣传专题专栏专版,将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与宣传教育平台有效衔接,扩大红色校史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样的宣传矩阵促进了校外主流媒体、校内“两微一端”等宣传教育平台的一体化融合,强化了校外媒体“宣”与校内媒体“教”的差异化布局,也为红色文化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充分保证了文化传播效果。

    二、顺应媒体传播需要,创新红色文化内容阐释

    进入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内容的创新表达效果,直接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在内容上的呈现较为单调、缺乏互动,难以吸引党员和群众尤其是青年人,从而影响了文化传播效果。对此,相关主体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全媒体传播特点,探索设计更加生动、多元、互动性强的红色文化内容,以促进文化的创新表达,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在党史宣传过程中,可以围绕历史故事进行数字化阐释,并通过设计虚拟讲述者、搭建web可视化网站窗口、绘制党史人物条漫、制作可视化新闻、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构建更具个性化的、互联互通的宣传模式,创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话语体系和文化内容,从而以党员和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实现对红色文化的“转译”,在党员和群众中构建更具有共识性与融合力的历史记忆。基于数字化叙事,相关主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专业党史讲解与互动答题模式创新阐释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的历史,广泛宣传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也可以采用VR技术促进党员、群众与革命先辈互动,沉浸式体验党的发展历史。这样的创新宣传更加契合全媒体时代的特点,也有利于党员和群众时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提高红色文化宣传效果。

    三、坚持多主体参与,优化红色文化传播格局

    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主体,而是需要政府、媒体、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应坚持多主体参与的基本原则,借助媒体平台促使不同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以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好统筹工作,明确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的定位和目标。例如,政府应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旅发展规划,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并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开通官方账号,积极宣传,扩大当地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则应积极引导媒体、教育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民众的广泛参与,承担各自的文化传播责任,进而形成传播合力。例如,广州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倾力打造“花城红+”品牌,并面向群众,组织策划了“花城红页——寻找革命文物”短视频创作大赛,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重新诠释了革命文物的故事,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形成了广泛传播。这样的传播策略能够让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激发了他们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潜能,形成了全民传播的良好格局。

    结束语

    总之,在全媒体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应积极搭建媒体矩阵,创新文化宣传内容,引导全员参与文化宣传,进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以及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承,在未来,粤港澳地区应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大湾区民众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爱国主义代代传承。

    [作者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全媒体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编号:2022WTSCX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A4版(2025年07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