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为民服务,谋深抓实理论宣传工作。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宣贯、法治教育普及、基层治理深化等重点领域,创新形式、精准发力,通过“多维度覆盖、多载体融合、多群体联动”的宣讲模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中心工作,政策宣讲“精准滴灌”
上半年,河南县将理论宣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开展“靶向式”政策解读,推动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在中央一号文件宣贯上,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带头学、干部深入讲、群众广泛知”的生动局面。县级领导率先垂范,通过常委会、常务会议等形式领学文件精神,组建基层宣讲队,覆盖县直部门、村“两委”及驻村力量,实现宣讲“全覆盖”。
针对基层治理难点,宣讲工作同步发力。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多部门推进城区禁牧宣传,通过发布通告、社区宣传、入户讲解等方式,提升居民对禁牧政策的认知;宁木特镇结合“一讲三抓四促”活动,线上通过公众号推送政策内容16期,线下开展宣讲20余场。
创新形式载体,理论传播“活色生香”
为破解“照本宣科”“单向灌输”难题,河南县立足群众需求,通过“互动+服务”“线上+线下”等多元形式,让理论宣讲更有“烟火气”。
在赛尔龙乡尕庆村,“政策知识问答+礼品激励”为传统宣讲注入新活力,村民参与热情高涨;同步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整理家务,实现“宣讲解民惑、服务暖民心”;宁木特镇打造“两廊一角”线下阵地,开展党课、警示教育,并组建“送学专班”为老党员“上门送学”,推动理论学习“不漏一人”。
线上平台成为理论传播的“快捷通道”。全县依托“美丽河南”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等载体,推送图文解读、短视频等内容,扩大政策覆盖面。河南县司法局通过“开学第一课”“法治长廊”等线上线下融合形式,开展讲座9场,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
瞄准重点群体,精准宣讲“提质增效”
河南县坚持“按需施教”,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设计宣讲内容,推动理论宣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面向青少年群体,法治教育成为重点。6月,县委政法委联合多部门走进河南县中学,开展扫黑除恶知识宣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普法;县司法局以“法治副校长”机制为抓手,为11所小学配齐法治副校长,围绕反校园暴力、交通安全等热点,打造“法治长廊”“援助律师讲故事”等品牌活动,筑牢青少年法治信仰之基。
针对企业与务工人员,宣讲突出“实用导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企业重点讲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标准”等内容,既提升务工人员维权意识,也推动企业规范经营。
面向农牧民群众,宣讲聚焦“惠民实效”。宁木特镇在医保征缴期间,组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召开宣讲会44场次(藏汉双语讲解),普及参保重要性及报销政策。
今后,河南县将继续深化宣讲机制,拓展线上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更接地气、更聚人气,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