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堂镇迎春纳福春联送福进万家公益惠民活动。

中堂镇百场志愿服务进基层活动。

“文明共享 和谐共融”志愿活动进基层活动。
走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的大街小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像繁星般遍布,135个实践中心(站、点)、50家文明联盟企业、5个出租屋示范点,织成一张“15分钟文明服务网”,村社文化中心全达标,大伙出门就能沾到“文明气”。
每月17日的文明实践集中日雷打不动,每年1100多场志愿服务、宣讲活动送到家门口,从政策解读到非遗体验,从义诊义剪到龙舟赛,花样翻新还实用。6年来,125万人次受惠,2289名新志愿者加入,居民从“看热闹”变成“搭把手”,就连外来务工者也融进这股文明暖流,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两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小区里邻里熟络如家人,企业车间有了“文明岗”,基层治理有了新动能……近年来,中堂镇通过整合文明实践资源,探索“文明实践+”路径,用实打实的行动,凝聚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助力“百千万工程”,让文明从墙上标语变成生活日常,浸润着每个人的日子。
从制度规范到情感认同,城乡文明程度稳步提升
在中堂镇的街头巷尾、企业园区,文明新风正化作看得见的变化:《东莞市文明行为条例》宣传走进村社;企业园区的志愿服务岗上,外来务工者接过政策手册;出租屋示范点内,邻里围坐共话家常……一系列扎实举措,让文明创建扎根基层、惠及民生。
文明实践的“固定动作”传递持久力量。每月17日的集中日活动,已成为中堂镇文明创建的“生物钟”。镇村联动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将文明规范融入日常。在此基础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带动全镇文明实践站(点)持续发力,“两个文明共享计划”“公益电影进基层”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数百场莞邑百姓宣讲、“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理论宣讲有温度、文化体验接地气,村民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养。
阵地拓展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中堂镇持续织密文明实践网络,50家文明联盟企业、5个出租屋示范点、134个文明实践站(点)星罗棋布。从筛选十多家企业(园区)加入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到增设中心社区、槎滘村出租屋示范点,文明阵地突破地域界限,走进车间厂房、出租楼宇。2019年至今,文明实践站点数量稳步增长,形成“15分钟文明服务圈”,让居民、务工者在家门口就能触摸文明温度。
队伍建设为文明创建注入源头活水。4月3日,全镇各行业宣讲骨干齐聚“百千万工程”培训班,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宣讲水平。这支扎根基层的“宣讲轻骑兵”,通过与文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增加“百千万”专题宣传的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用乡音讲政策、用实例说变化,让理论宣讲走进群众心里。同时,通过积极推动“两个文明共享计划”,动员广大外来人员参与“文明共享”“绿美家园”“非遗龙舟”“讲‘稻’理”“德本文化”等主题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凝聚推动共生共荣的合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推动“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从制度规范到情感认同,从中堂镇的文明创建实践中,可见城乡文明程度的稳步提升。一个个实践站点、一场场惠民活动,正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合力,让文明成为中堂镇最鲜明的底色。
从空间融合到情感共鸣,基层治理添新动能
在中堂镇的居益花园、富盈公馆,一场场浸润人心的文明实践活动,正悄然改变着小区的模样。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区示范点,这里以多元共建为笔、以精准服务为墨,在人员结构复杂的小区里,勾勒出外来建设者与城市深度融合的温暖画卷。
空间赋能,织密文明实践“一张网”。两个示范点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出集多功能区、阅读区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串联起小区文娱场所,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联动志愿队伍、物业公司等多元主体,累计开展50场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活动,2300余人次参与其中。“1+N”志愿服务体系落地生根,2支小区专属服务队常态化服务,让“亲邻睦里、友群有裕”的理念融入日常。
活动创新,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水”。情景模拟演绎文明准则,实操演练传授消防技能,传统节日里共品文化韵味……48场涵盖文明倡导、健康科普、安全培训、垃圾分类实操的活动,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浸润生活,2200余人次在参与中增强家园归属感。公益课堂成了邻里相识的纽带,志愿培训架起互助桥梁,“小事不出楼栋”的自治氛围日渐浓厚,陌生的脸庞在互动中变得熟悉。
服务精准,搭建融合共生“连心桥”。“菜单化”服务破解需求痛点,“点单派单”机制让服务更对味。针对青少年假期监管难题,“文明实践‘益’同成长”项目邀请居民化身志愿者,陪伴青少年成长;一个个科普讲座、手工活动,填满孩子们的假期时光。越来越多居民从“被服务者”变身“服务者”,在奉献中收获认同,共同绘就“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明图景。
从空间融合到情感共鸣,中堂镇的两个示范小区里,正生长出基层治理的新动能,让每一位居住者都能在文明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从“送服务”到“共治理”,文明暖流浸润基层角落
在中堂镇的村社广场、企业园区,一场场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正持续上演。百场志愿服务进基层项目已走过6年,以“聚焦群众需求”为核心,用丰富服务、广泛覆盖、扎实成效,让文明暖流浸润基层角落。
服务内容紧扣民生所需,勾勒出“全方位惠民”图景。活动现场,党建文明宣传摊位前人头攒动,志愿者细致解读社会救助、社保等政策;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吸引孩童参与,在趣味中传递环保理念;义诊义剪摊位前排起长队,医护人员、理发师忙碌不停……从文明创建、普法禁毒到防溺水、职工维权,从送清凉、便民照相到中堂文旅地图推介,20余项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把医疗、文化、科普资源送到家门口。
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实现“广覆盖深扎根”。在村(社区),潢涌村的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义诊,槎滘村的居民咨询了就业政策,20个村(社区)实现服务全覆盖;在企业园区,华迅科技园的员工学到了安全用气知识,建晖纸业的工人了解了职工维权途径,10余家企业(园区)的外来务工者感受到城市温情。这种“哪里有需求,服务就到哪里”的模式,让志愿服务真正融入基层肌理。
六年耕耘结出丰硕成果。项目累计开展活动110余场,服务群众18.4万人次,派发宣传资料41.5万份。更可喜的是,今年新增324名志愿者加入,累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6170人次志愿者投身基层服务,“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百千万・全莞拍”“智网人人拍”等活动,群众从服务受益者变为基层治理参与者,上报各类问题线索,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未来,中堂镇将围绕“打造水乡制造强镇、建设美丽善治新中堂”新目标,继续擦亮“百场志愿服务进基层”品牌,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涵,让志愿服务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文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