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骚扰式旅拍”伤害旅游形象
◎ 王军荣

    当下,旅拍已成为景区常见的旅游消费场景,作为连接风景与记忆的美好纽带,本应是游客和从业者双赢的生意,却因从业者推销方式不当、言语态度欠佳而引发争执。规范旅拍服务,不仅是维护旅游秩序的必然要求,更是守护游客体验感的关键之举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关于“洪崖洞景区旅拍揽客引发纠纷”的情况通报称,7月10日19时31分,游客朱某波一行人在洪崖洞景区游玩,旅拍推销人员唐某(女)拍打朱某波侄女肩膀推销旅拍产品,继而因言语态度问题引发口角纠纷。唐某违规揽客行为属实,且揽客过程中态度恶劣,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给予唐某行政罚款处罚。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对唐某进行从业限制,洪崖洞景区将唐某列入“黑名单”。

    在旅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形下,旅拍乱象潜滋暗长,侵蚀游客的体验感。为了促成交易,有的从业者一直跟在游客身边,即便游客明确表示拒绝,仍然死缠烂打,构成对游客的“骚扰”;有的从业者言语失当、态度强势,有强买强卖的架势;以拍肩、拉扯等肢体接触方式强行推销业务也较为常见。这些行为均令游客反感,欣赏风景的过程被旅拍从业者不断干扰,即便风景再美,体验感也会大打折扣。此外,部分旅拍者以“低价”吸引游客,实际拍摄后却设置“精修加钱”“底片收费”等隐性消费,游客维权时又难以举证。

    这些乱象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是从业者素质偏低,不尊重游客,唯利是图;另一方面则是监管不力、惩罚不严、管理不善。

    规范旅拍势在必行。各地的景区管理部门一要建章立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联合相关部门、协会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对持证经营、明码标价的商家予以公示推荐,把强制推销、搞价格欺诈的从业者列入黑名单并清退出场;二要加大巡视力度,严格审核旅拍从业者的资质,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机制,对违规揽客、消费欺诈等行为加重处罚;三要完善游客权益保护体系,畅通投诉渠道,确保游客投诉能得到及时受理与妥善解决,可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比如设立维权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实现“实时举报、快速处理”。

    旅拍从业者应加强自律,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通过创新服务吸引游客。游客自身也应增强维权意识,遭遇不合理对待时,及时留存证据,勇敢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前:3版(2025年07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