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哈尔滨街头音乐节表演现场。(哈尔滨文明办供图)
开栏语
时隔十年,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紧扣时代背景和城市发展需求,作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部署,提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即日起,本报开设“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栏目,看各地如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有力抓手,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敬请关注。
● 历史 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音乐基因。中国最早一批交响乐团之一诞生在这里
● 现状 哈尔滨以音乐基因重塑城市特点,升级打造音乐博物馆、音乐主题公园、音乐街角阳台等,让城市成为“永不落幕的音乐厅”
● 未来 哈尔滨正在不断丰富“音乐+”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7月20日晚,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变身音乐的海洋,中华巴洛克首届音乐季暨第十三届哈尔滨街头音乐节在此启幕。同一时间,哈尔滨地标建筑中央大街上爵士乐慵懒摇摆,松花江畔的民谣温柔低吟,夏日的哈尔滨处处流淌着音乐。
哈尔滨的乐史已流淌百余年。跃动的音符塑造了哈尔滨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开放、包容与优雅,滋养着市民的文明素养。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坚持音乐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音乐之城成为“尔滨”闪亮的城市名片。
加快“音乐之城”建设
冰城哈尔滨夏日如何留客?
6月27日,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如期而至。今夏哈尔滨放大了哈夏音乐会的溢出效应,依托松花江的壮阔舞台,在滨洲铁路桥、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沿线,打造沉浸式“沿江主题音乐带”,推出音乐主题游船、江畔露天音乐会、音乐达人直播秀、松花江光影秀等多元演出,《遇见·哈尔滨》江上实景演艺和防洪纪念塔市民音乐嘉年华隔江唱和,让市民游客沉醉于“世界音乐之城”的无界舞台。
为什么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音乐基因。
1908年,在松花江畔的中东铁路俱乐部里,一支交响乐团的成立奏响了中国西方古典音乐的开篇,这便是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前身“中东铁路俱乐部交响乐团”,中国最早一批交响乐团之一。
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介绍,此后的数十年间,欧亚各国的音乐家、艺术家循着旋律而来,在这座城市扎根。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中国北方民族的特色音乐与西方传统、主流、经典音乐在这里激荡交融、创新共生,形成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多元音乐文化。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社会部经济开发署授予“音乐之城”的美誉,这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哈尔滨以音乐基因重塑城市特点,在音乐场馆建设、音乐赛事举办、音乐场景搭建、音乐教育普及、音乐氛围营造等方面持续加力,充分利用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和各高校演出场馆,2025年将举办各类演出活动1000余场次。
哈尔滨升级打造音乐博物馆、音乐主题公园、音乐主题雕塑、音乐主题街区、音乐街角阳台,让城市成为“永不落幕的音乐厅”。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阳台音乐会远近闻名。其中马迭尔宾馆的阳台音乐会始于2008年,今年5月再次奏响,邀请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国艺术家演出,新增“黑龙江之声”部分,包括《我在黑龙江等你》《太阳岛上》等经典曲目。同样在中央大街,相隔不远的江沿小学也定期举办阳台音乐会,小学生们接连登场表演,既有童声独唱、乐器演奏,还有韵味十足的京剧唱段。
目前,哈尔滨全市已形成2000多支群众文化团队,常态化举办市民音乐嘉年华系列群众文化演出活动,让音符流淌在城市故事里、城市肌理中、市民心田间。
不断丰富“音乐+”内涵
哈尔滨正在不断丰富“音乐+”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实践中,哈尔滨不断坚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充分挖掘城市发展中形成的音乐文化、冰雪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优势,紧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提高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哈尔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扩大“音乐之城”的影响力,2023年,哈尔滨以立法形式将每年8月6日定为“哈尔滨音乐日”。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专业演出场所全年演出近千场次。创排音乐剧《永远的旋律》《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精品力作,推出松花江光影秀、“遇见·哈尔滨”江上沉浸式演艺等新产品新场景,让文化发展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哈尔滨还坚持以音乐跨越国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人文合作成果。从在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奏响交响曲《文明颂》,到哈尔滨市少年宫“小雪花”民族管弦乐团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参加“亚太地区艺术新星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并斩获一等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哈尔滨深入实践。
哈尔滨积极推动292项非遗项目保护利用,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览等特色非遗活动,打造一批国潮品牌,让“音乐+非遗”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哈尔滨还充分利用黑龙江博物馆、哈尔滨博物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及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博物馆,组织开展研学互动和音乐体验等活动,让“音乐+文博”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当松花江的浪花应和着跃动的音符向世界讲述着音乐与城市共生的故事,当经典旋律不再囿于剧场穹顶,而是流淌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开放包容、时尚活力的哈尔滨正奏响城市文明新乐章,火热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