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政治要求,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是电力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需要
可行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顶层设计给予了有力支持,业务实践提供了基础保障,多维举措推动了创新赋能
具体举措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要用理论铸魂,强化政治引领;要用实践强基,深化知行合一;要用文化浸润,营造安全生态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要进行教育体系重构,深化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要进行平台载体重构,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效能;要进行考核机制重构,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将能源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范畴,为电力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深度变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其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充分系统地融合国家安全治理理念,为进一步履行企业责任奠定思想基础。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集团”)作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安全的主力军,近年来通过多种具体举措,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度嵌入企业思政教育的全链条,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行业特色的实践范式。本文以内蒙古电力集团及其所属机构的创新探索为实证样本,系统论证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旨在为新时代电力行业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政治要求
能源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其安全直接关联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能力。能源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支柱,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据核心地位。2025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施行,该法的修订实施是能源安全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将开启能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新格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着重指出,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这对电力企业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各企业必须强化政治担当,将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思政教育内化为全体职工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才能确保在极端情况与复杂局势下坚守职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防线稳固。
(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
伴随“双碳”目标稳步推进,我国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向“源网荷储”多能互补、“发输变配用”智能互动模式的深刻变革,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显著特征,与之相伴的是,电力安全风险也愈发呈现出复杂性与融合性的特征,电力安全面临着新能源并网主体数量激增、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加剧、设备智能化带来新风险等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电力企业安全教育已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只有充分结合企业思政教育的体系优势,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穿于能源保供、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等全业务链条,才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需要
电力行业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高协同性的特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担当,对电网运行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时代前进,企业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信息传播交流方式持续变革,电力企业职工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正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转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思政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职工职业发展紧密融合,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一)顶层设计给予了有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并将能源安全纳入国家战略。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制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将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纳入重点任务,建立“隐患排查—整改提升—效果评估”闭环机制,推动“软指标”变为“硬约束”。2025年公司数字化工作会进一步提出,将国家安全相关课程纳入“蒙电e家”平台“国家安全专区”,整合政策解读、案例库等资源,“国家战略—行业政策—企业实践”的完整落地链条已初步形成。
(二)业务实践提供了基础保障
经过长期探索,内蒙古电力集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政教育体系。系统构建“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一线班组”三级大讲堂体系,通过“书记讲党课、骨干讲技术、先进讲经验、青年讲理想”的多层次课程设计,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所属供电单位“场景化教学+互动式体验”模式,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用电企业走访及社区安全宣传,同步提升职工的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
(三)多维举措推动了创新赋能
近年来,内蒙古电力集团探索多种宣传模式,为思政教育的系统开展提供了有力载体。依托“蒙电e家”平台整合北斗综合服务、云平台资源管理等功能,实现“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操演练”混合式教学;发挥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作用,将理论政策、党史等融于诗朗诵、三句半、情景剧、舞蹈等文艺形式中,通过巡回演出提升一线职工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打造线上大讲堂学习品牌,通过网络平台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学习“充电”,突破了传统线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思政教育的便捷性。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1.理论铸魂:强化政治引领
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党支部专题研讨学、党员个人自主学”三级机制,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党委会“第一议题”。开发《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能源安全》《电力网络安全战略》等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并通过“领导人员带头讲、党务干部专题讲、先进典型示范讲、‘青马学员’辐射讲”的“四讲”模式,将国家安全理论转化为“企业语言”。
2.实践强基:深化知行合一
结合安全生产月、国家安全教育日等节点,开展国家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深化全员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在重大项目中,组建“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队”攻坚急难险重任务,实现“任务推进与意识提升”双促进。结合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建设,聚焦日常电力设施保护、电网设备运维工作,有效开展电网安全风险辨识和电力设施外破风险分析,提升职工的履职担当与能力。
3.文化浸润:营造安全生态
打造沉浸式安全文化场景,在办公区域设置国家安全主题宣传栏、电子屏,在楼宇关键区域张贴主题海报,强化职工的日常安全意识。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结合地域差异、文化特点,组织所属各盟市供电单位、一线班组建立与自身相适配的安全文化品牌、班组安全文化,形成一脉相承且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谱系,实现国家安全理念与日常安全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实施“三维重构”创新路径
1.教育体系重构:深化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
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度融入职工培训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在知识点中自然融入国家安全理念,并贯穿于职工入职培训、业务提升全过程。针对新能源并网安全、数据跨境传输等行业热点问题,开发模块化微课程,以5至10分钟短视频的形式,实现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考核相结合,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2.平台载体重构: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效能
升级企业数字化学习平台,开设“国家安全专区”,整合政策解读、案例库、模拟考试等多元资源,打造沉浸式线上学习空间。同时,建设实景化教育基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模拟电力安全事故、网络攻击等场景,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与代入感。通过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演练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平台载体,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传播。
3.考核机制重构: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将国家安全意识纳入职工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安全责任履行”“风险防控贡献”等量化指标,使思政教育成果可衡量、可评估。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文化测评、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及时掌握教育成效,动态调整教育内容与方式。通过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国家安全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教育管理模式。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电力企业思政教育,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举措。内蒙古电力集团通过构建“理论铸魂—实践强基—文化浸润”三维教育体系,实施“体系重构—平台升级—机制优化”创新路径。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支撑,深化“政企校协同”,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电力行业落地生根,以高水平安全保障能源革命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