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戏剧照进青春:看见更多可能

    ● 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一群00后学生通过一条名为热爱的“小径”相聚

    ● 北京中学生戏剧节:见证无数青少年通过戏剧舞台找到自信、收获成长

    ● 知名戏剧作家及导演赖声川:从热爱戏剧的学生身上看到戏剧发展希望

    7月18日至28日,第三届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在江西赣州的会昌戏剧小镇举办。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超百位中学生,报名参加了此次戏剧大赛。他们中有的是以表演为专业的艺考生,也有将戏剧作为热爱的业余爱好者。多元背景让不同身份的学生站在一起,让大家看到了更多样的表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其学生和戏剧产生了紧密的关联,让人们看到戏剧的更多可能,看到教育的更多可能。

   “麦浪”的初衷不在于竞赛

    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和寻常戏剧比赛不同,它是完全由一群00后学生策划举办的。该戏剧大赛创始人杨若然在2023年举办第一届大赛时,还是江苏常熟的一名中学生。她创办“麦浪”的初衷从不在于竞赛,而在倡导自我表达。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主题词背后可以延伸的意义,并进行自己的阐释。

    “不同教育背景的青少年应该站在一起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她说,“一株麦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风吹来的时候,一株麦子会摇动另一株麦子,许许多多麦子会形成麦浪,就像同学之间的思想传递。”

    回顾上一届的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可以发现,参赛者最大的是高三毕业,最小的是13岁左右的孩子,《灰烬表明那曾是火》《乡心》《左右》等一个个情节曲折的剧目陆续诞生,作品题材涉及教育、亲情、未来等各个方面。

    在本届大赛上,特邀演出的《画皮3.0》,是由往届“麦浪”优秀选手创排演绎的剧目。今年他们首次尝试把沉浸式的戏剧作品放置在会昌戏剧小镇由百年宗祠改建而成的园林剧场里,并采取演员不动、观众行走的看戏方式,给予观众新奇的观演体验。

    会昌戏剧小镇坐落在赣南山区会昌县城的西北街,背倚岚山,绵水和湘水在此汇流为贡水。从最近的机场到这里需要约两个小时,而从全国各地的学校抵达这里的剧院,也许只要通过一条名为热爱的“小径”。

    戏剧是人生的“实验室”

    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的评委刘小未认为,学生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真诚的创作初衷,让作品充满了魅力,“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是我们看不到的,或者是我们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这个东西是创作好作品的基础。”

    著名舞台剧制作人丁乃竺表示,戏剧对一个人“打开”自己、发掘内在潜能有着特别的作用,“一是创造力,二是专注力,这是戏剧教育所具备的。”

    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工作坊导师、著名戏剧导演邵泽辉说,“孩子们没有受过太多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创作和表演会略显青涩,这很正常。但这些年轻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认识社会,他们会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见解,也越来越有表达欲望。”

    邵泽辉说,戏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艺术,无论是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还是演员与演员、观众与观众,都可以通过剧中的人物关系连接起来,“孩子们通过戏剧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找到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在邵泽辉看来,戏剧是人生的实验室。“戏剧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可以帮助年轻人建立信心。经过训练,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事情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他还说,“戏剧也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在排演中,同学们不一定解决了问题,但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被知名戏剧作家及导演赖声川认定为“华人地区第一个由中学生自发组织的戏剧比赛”,从热爱戏剧的学生身上,人们看到了戏剧发展的希望。

    让素质教育更有“戏”

    美育无声,戏剧有光。有专家指出,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美育模式的局限逐步显现,戏剧教育作为新兴的素质教育载体,其潜力日益被重视。

    6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戏剧实践课程成果展示——大型四幕话剧《呐喊》在北京上演。作为语文学科的特色课程,该校的戏剧课程已经进行了5年实践,先后以“这与我有关”“唤醒”“希望”“求索”为主题,引领学生完成话剧创编与排演。今年,学生以“新生”为主题,演绎了鲁迅笔下众多经典形象。

    4月19日,“京见·第五届北京中学生戏剧节”启动仪式暨研讨会在中国书店中关村店隆重举行。据悉,本届戏剧节将持续至年底。该戏剧节创始人王威表示:“我们见证了无数青少年通过戏剧舞台找到自信、收获成长。”该戏剧节总评委胡军杰强调:“戏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评委,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原创力和表现力,鼓励他们用戏剧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戏剧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便吸引了众多学子投身其中,尽情释放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暂时抛开学习的压力,化身为剧中的角色,体验别样的人生百态。无论是古装剧中的温婉佳人、侠义豪杰,还是现代剧中的热血青年、平凡百姓,都能被同学们演绎得活灵活现。戏剧社成为该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指出,戏剧教育由表演、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深度融合而成,综合性、集体性较为突出,对受教育者在综合学习训练、自我意识表达与社会交往、协同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戏剧教育前景可期、方兴未艾,发展戏剧教育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许多戏剧从业者表示,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青少年在戏剧的光芒照耀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与自信。

    (综合《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大象网等)

当前:5版(2025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