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好文学,在佳佳三岁时,就天天教他背唐诗。琅琅上口的唐诗孩子很快就能背上好几首,在亲友面前表演一番,让我脸上增色不少。但好景不长,背了十来首,孩子怎么也不愿意背了。看到孩子那毫不让步的神色,我只好摇头叹息,孺子不可教也。
后来,在接送孩子的途中,发现孩子特别爱说,还喜欢比喻,比如会自己形容“小树苗摇摇晃晃的像小手摆动一样”。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和孩子问答:“西边树梢后面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太阳。”“像什么呢?”“像红苹果。”“那月亮像什么?”“像小船。”“还像什么?”“像香蕉。”“还像什么?使劲想一想。”“也像奶奶院子里的镰刀。”春天,河滩上绿草青青,还有不知名的红花、黄花夹杂其间。我说:“看那河滩上多美啊,像一幅画一样。佳佳你找一找,还有什么好看的?”“柳树。”“柳树怎么好看?”“柳树枝像头发一样,细细长长,飘呀飘的,也好看。”每天,我都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描述。每当她用了一个好的词语,我就为她欢呼;用词不当时我就及时纠正。
儿童的天性是玩,根据儿童特点让孩子在玩中求乐,乐中长知识,可能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好方法。现在,我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玩。下班回家,妻子烧饭,我们就搭起欢乐的话剧舞台:在大森林里,住着一条狡猾而又凶恶的大灰狼(由我扮演),还住着胆小的小白兔、聪明的小猴子、勇敢的小山羊(由孩子扮演)……大灰狼的“系列剧”,让儿子逐步体会了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体会正义战胜邪恶的快乐。
佳佳如今五岁了,已经有了一些令我欣慰的变化。他很爱看书,迫不及待地要认字,保持着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即便如此,我也不敢再重温奢望他当作家的美梦,未来应该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真正的教育,不是强行灌输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帮他们把广阔的世界装进小小的玩具箱,在玩耍中听到智慧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