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的食堂开伙了
◎ 李建成

    8月2日7时30分,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二中学食堂准时开餐。六道河镇杨家台村村民范贵存从食堂后厨组组长国青花手中接过盛满早饭的餐盘:一碗大米绿豆粥、一张肉饼、一块葱花饼、一个鸡蛋、一勺咸菜。这是兴隆二中受灾群众安置点开伙后的第一份饭菜。

    “是家里饭的味道。”范贵存吃得格外香甜。和他一样,在此安置的249名受灾群众都吃上了热腾腾的早饭。为了让乡亲们不再吃盒饭,而是吃上更可口的家常饭,兴隆二中后勤团队紧张筹备了20多个小时。

    8月1日8时,国青花接到学校通知:立即返校,为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保障饮食。她立刻结束暑假,从老家蘑菇峪镇赶往学校。同样的电话,学校总务处副主任王国良也打给了另外7名后厨员工。“一听说是给受灾群众做饭,大家二话没说都赶回来了。”王国良介绍说,其中包括家里同样受灾的厨师华晓伟。还有两名正在做兼职暑假工的后厨员工,也当即辞去工作,返回学校。

    第二天开伙,首要任务是恢复食堂运转。由于暑假期间刚对厨房设施进行了维护,需要彻底清理卫生、洗刷设备、全面消杀。返校员工立刻分工协作,男同志清扫地面、摆放重物,女同志擦拭台面、清洗消毒餐具。经过近9个小时努力,当天17时许,食堂内外被打扫得干净整洁。

    保障一日三餐物资供应,是另一项关键任务。王国良紧急采购、调配所需的米、面、油、肉、蛋、菜等食材。“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把物资备齐。”王国良说。

    国青花则抓紧时间制定未来一周的食谱。“必须考虑营养均衡,还要照顾到老人和孩子的口感,注意荤素搭配。”她反复斟酌后确定的食谱张贴在食堂:8月2日早餐为大米绿豆粥、肉饼、葱花饼、鸡蛋;午餐有大米饭、炖肉、西红柿炖豆腐、芹菜炒肉;晚餐则安排了大米豆饭、乱炖、豆豉白菜炒肉、肉末蒸蛋和绿豆汤。

    物资到位后,备餐工作随即展开。为了确保次日早餐按时供应,国青花和同事们一直忙碌到深夜。“把早餐食材基本准备好,已经将近夜里11点半了。”王国良说。

    8月2日凌晨4时,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的国青花和同事们又在闹铃声中起床,迅速投入早餐制作。和面、调馅、煮鸡蛋、熬粥……厨房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清晨7时许,所有早餐准备就绪。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员工们十分疲惫,笔者看到一位后厨大姐利用开餐前的短暂间隙趴在餐桌上休息。

    7时30分,开餐时间到了。200多名乡亲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在两个打饭窗口前排起队伍,领取早餐后到餐桌就餐。“软乎,味道好。”83岁的姜文芝老人对肉饼赞不绝口。3岁的贺嘉冉津津有味地吃着粥和鸡蛋。

    “虽然遭了灾,但党和政府把我们安置得挺好,吃得上、喝得上、穿得上,老百姓心里就踏实。”朱家沟村村民罗义说。

 

当前:A2版(2025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