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鬼火少年’夜闯医院走廊”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显示,涉事者共骑两辆电动单车在河南舞钢市河舞总医院走廊穿梭。附近为妇产科病房区,可能干扰患者休息,尤其是产妇及新生儿。该行为引发网友愤慨。据舞钢市卫生健康委调查,这些青少年是一位16岁住院患者的同伴,在看望同伴时“耍酷”拍视频。
这种“耍酷”行为是对公共秩序、他人权益和社会规则的公然践踏,绝非简单的安保漏洞问题,必须从多维度严肃审视。
医院病房是患者接受治疗、安心休养的“生命港湾”,安静、安全、有序是其核心诉求。病人、忙碌的医护人员和陪护家属都在走廊活动,电动单车肆意穿行,不仅干扰患者休息,还随时可能发生碰撞,人员受伤、生命受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此外,强行闯入的电动单车还可能导致走廊拥堵,堵住医护人员紧急救治病人的“生命通道”。
此类事件背后的问题,在于部分青少年规则意识缺失。一些青少年将“挑战规则”“制造轰动”视为“酷”,通过闯入特殊场所、炫耀改装车辆获取同伴认同,却对相关后果毫无预判,对他人权益缺乏同理心。这反映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缺位。家庭若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学校若对公共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孩子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无视社会秩序与他人利益。
杜绝此类事件,需多管齐下。医院要强化安保管理,完善安保制度,严禁非机动车进入诊疗、休养区域;夜间要增加巡逻频次,在关键位置安装监控和防撞设施,及时拦截危险行为。对涉事青少年,要依法严惩而非简单批评教育,通过公开案例,让更多人明白“病房不是游乐场”,特殊场所的公共秩序不容侵犯。同时,家庭要明确“规则边界”,学校要开设“公共伦理”课程,社区应联合警方开展“交通安全与公共秩序”宣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他人、敬畏规则的价值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病房走廊不是“耍酷”的赛道,任何以“寻求刺激”“炫耀”为目的的危险行为,都应受到法律严惩和社会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