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打破固有模式和传统思维
让“实践站”变乡村振兴“综合体”
◎ 王洪玮 胡超

    新路径

    打造文明实践展示带,围绕泗河绿色发展带打造四个片区,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亮点和文明新标杆

    新农人

    依托31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新型职业农民“长本事”,培育更多新时代“田秀才”“土专家”

    新风尚

    把文明实践站打造成“新风堂”,在社区开办“公益集市”,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居民小区逐渐走向温情的“熟人社区”

    如何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打破固有模式和传统思维,不断在“点线铺面产业兴”“实践站培育新农人”“新风堂引领新风尚”上下功夫,将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跃升为乡村振兴综合体,实现村强民富、群众向善向上。

    “展示带”成了“片区兴”

    “文明实践是深刻的改革,不能停留在打扫卫生、蹦蹦跳跳等简单活动上,应自觉融入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局,让实践站成为积聚力量、释放动能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兖州区委书记王庆多次强调。

    2022年4月,兖州区制定方案、设定标准,打造了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禹见端信 醉美泗河”“麦香田园 ‘孟’里记‘驿’”“九州古城 文韵兖州”“和圣故里 宜业新城”等文明实践展示带。为推动文明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该区又着重围绕泗河绿色发展带打造了新兖镇“美丽泗河·牛楼印象”、兴隆庄街道“花香鱼跃·‘醉’美兴隆”、酒仙桥街道“共享促融合·共富酒仙桥”、大安镇“大地丰歌·安芯强农”等四个片区,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亮点和文明新标杆,走出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新路径。

    在兖州区西北乡的“‘孟’里记‘驿’”片区,通过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推动,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三金”庭院产业,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350人。在“醉·美兴隆”片区,镇园联动发展“鲜花经济”模式,打造蝴蝶兰产销研全产业链,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

    在“幸福武村”片区,新兖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通过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资金、动员社会资本、村集体入股等方式筹建项目,吸引了7家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富裕起来的武村,开办了共享公寓,建起了“幸福食堂”,设立了留守儿童“爱心助读”课堂。今年5月,武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实践站”走出“新农人”

    这个暑假,在新兖镇牛楼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前来采摘果蔬、观赏花卉、体验农耕的人络绎不绝。“齐鲁乡村之星”、济宁市“劳动模范”郭振莲正给大家宣讲创业故事。“这都是十里八村的老乡,他们像我一样是拿固定工资的园区职工,乡村振兴还得靠这些村里能人来支撑。”郭振莲说。

    “我们依托31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粮食主导产业培养人才,从创新教学平台、新业态特色培训、深度融合三个维度,让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不离‘主业’学本事、强素质。”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鸿飞介绍。

    几乎每个周末,该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讲师团、“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从著名高校聘请来的农技专家队等团队,都会深入文明实践站宣讲室和“大棚学堂”,从当下高温下的“护苗管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乡村振兴到农业现代化,群众需要什么就手把手教什么,“新农人”培训热潮迭起,成为兖州乡村美丽风景。

    每年,兖州区人社局都会在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轮流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暨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培训班,聚焦“育才有道”“导航式”专家授课,让新型职业农民“长本事”,培育更多新时代“田秀才”“土专家”。今年对1500多名农民工围绕农产品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内容实施“订单式”“定向化”技能培训,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8500余名农民工成为“新农人”。

    “新风堂”引领“新风尚”

    兖州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把文明实践站打造成塑造群众心灵、提升文明素质的“新风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把实践站打造成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关键在于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群众身边,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厚植端信文化沃土,浸润群众心灵,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果。”兖州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张允锐介绍。

    “刚开始就我和三五个姊妹为老人理发、喂饭、整理卧室客厅,如今成立了70多人的‘小蜜蜂义工协会’,我们常年驻守实践站,在社区开办了‘公益集市’,专为一老一小服务。”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兖州“小蜜蜂”义工协会负责人常德爱表示。

    如今“公益集市”火了城乡,“公益集市”何以能火出圈?兖州区从活动设计到效果呈现,自始至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公益集市”为载体,链接公益组织、爱心商家等多方资源,多元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大家走出家门到活动现场,在活动和交流中增进感情,推动居民小区逐渐走向温情的“熟人社区”,让“陌邻”变“睦邻”。如今,去“公益集市”赶大集已经成了兖州人的生活新时尚。

    兖州区依托文明实践站这一“微阵地”,打造“家庭小剧场”,推广颜店镇“四演四强”模式,将传统艺术与本土方言巧妙融合,围绕婚丧礼俗、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主题,创作生产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小戏小剧,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借“小剧场”的舞台效应,以好家庭传承好家风,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助推全区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当前:4版(2025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