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法爷爷”“知心奶奶”的邂逅
◎ 谢友建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人如永恒的星辰,以无私的奉献与深沉的爱意,为无数孩子照亮前路。忻元华与滕崇——这对被网友亲昵地称为“魔法爷爷”与“知心奶奶”的支教伉俪,正是这样的存在。

    1993年,我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求学时与滕崇老师结缘。作为寝室长,我因管理出色受到学校表彰,滕老师便对我这位来自山区的学生格外关照。她邀我到家中做客,谆谆教导,那次,我第一次见到了她的丈夫——时任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的忻元华。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执教十余载。那些年,我将师恩化作春雨,浇灌着一届届学子,目送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3年9月,一则新闻令我眼眶湿润:忻元华老师获评“浙江好人”,滕崇老师也被评为“宁波好人”。我辗转通过记者联系上滕老师,电话那头传来她爽朗的笑声:“小谢啊,记者一说我就猜到是你!”这份跨越30年的惦念,让我们再续师生缘。此后,滕老师时常分享他们的支教动态——媒体报道、捐款凭证、学生来信,乃至一张张照片。照片中,两位老人虽已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忻老师手持自制小火箭,孩子们围成一圈,眼中闪烁着好奇;滕老师俯身倾听学生心声,笑容如春风化雨。

    在滕老师家中,一杯绿茶氤氲着往事,她娓娓道来:自2015年起,夫妻俩携手走进江西、广西、甘肃等7省43所山区学校。忻老师用可乐瓶、废旧电线变出“魔法实验”,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大门;滕老师则当起了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筑起心灵的港湾。

    “这些孩子,和你们当年一样,眼里有光。”滕老师轻抚照片,指尖划过一张张笑脸。忻老师曾说:“科学不是课本上的公式,是能让孩子跳起来触摸的星辰。”而滕老师总在课后收到字迹稚嫩的纸条:“奶奶,我可以抱抱您吗?”“与其说您是一个普通的心理咨询师,不如说您是引领广大同学走向未来的启蒙老师”“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解决,怎么改变。上了您的课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心理课,一节课我掉了三次眼泪”……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真正的教育,是点燃梦想的火种,是托起星辰的双手。

    今年5月18日至6月8日,17位银龄教师跨越千里,历时22天时间,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托、木里、盐源、喜德、越西、美姑、普格7个县的十多所中小学校。忻老师一到便扎进实验室,用吹风机和塑料管演示“悬浮乒乓球”,孩子们瞪大眼睛,惊叹声此起彼伏;滕老师则与教师座谈至深夜,为一名因父母离异而自闭的男孩制定心理疏导方案。

    最触动我的,是忻老师授课时站得笔直的身影。他曾罹患重疾,却笑着说:“只要还能动,就要把科学的种子撒向大山。”而滕老师总在课后被孩子们簇拥,他们拽着她的衣角,像依偎着一位慈祥的奶奶。

    2025年6月25日,“忻元华银色人才品牌工作室”揭牌。展厅内,一件件“魔法教具”诉说着匠心:可乐瓶火箭、防诈扑克镜、简易永动机……忻老师现场演示“乒乓球悬浮术”,吹风机嗡鸣中,小球如被施了魔法般起舞。“这是伯努利原理,空气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他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化为了孩子能听懂的话语。滕老师的心理健康角则摆满手绘卡片,一张写着:“滕奶奶,我梦见您变成了会发光的云。”她轻抚卡片,眼眶微红:“山区的孩子不缺聪明,缺的是被看见的勇气。”

    工作室墙上,支教团队合影令人动容: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因同一个信念汇聚。忻老师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从忻元华工作室归来,我常梦回那间教室:忻老师调试实验器材时,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滕老师拥抱孩子时,眼角皱纹盛满慈爱。他们教会我,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唤醒。忻元华与滕崇的故事,是一曲用一生书写的教育赞歌。而我们这代人,唯有接过火炬,方能让这束光,永远照亮教育的山河。

 

当前:B3版(2025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