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 本报特约评论员 边钰 车家竹

    再见是为了更好地相见。8月17日,成都世运会闭幕式在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举行。这一刻,拼搏的汗水凝结成记忆的琥珀,运动的热浪沉淀为岁月的回响,为这场体育的盛会画上句号。

    过去这段日子里,我们见证了速度与力量的碰撞,感受了坚韧与柔美的交融,触摸到人文和竞技的精彩。“简约、安全、精彩”的世运会,让世界更近,让梦想成真。

    当圣火缓缓熄灭,化作万千星光,闪烁在文明互鉴的天幕之上,为这场相遇,写下充满温度的注解。

    什么是世运会?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如是评价,“世运会是一个展示非奥项目魅力的‘橱窗’。我们不局限于专业(奥运)路线,而是拥抱更多元化的运动”。多元运动成就多元记忆,尽管如今世运会“刹一脚”,四川的精彩却“刹不住”。

    这精彩,定格着新的世界纪录的频频诞生。成都世运会游泳馆成“奇迹诞生地”,官方数据显示,3个项目刷新了13项世界纪录、9项赛会纪录。其中,女子4×50米水面蹼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1分07秒99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男子100米混合救生决赛中,波兰选手马杰赫扎克·卡西佩尔打破世界纪录。

    这精彩,是相依相伴、携手共进的聚合力。一场世运会,实现梦想,带来温度。这温度,有泰国女运动员在全场观众齐唱“生日歌”时落下的热泪;有标准舞项目观众席变秀场,看台观众大秀舞姿的热辣。不同肤色的人因“好玩”而相聚,因快乐而相连。人类的彼此关照,温暖而真挚。

    这精彩,亦有人文松弛和体育初心的交织。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的璀璨、汉代说唱俑的诙谐、永陵二十四伎乐的遗风、川剧变脸的惊喜……巴蜀华彩向世界秀出“中国色”。开幕式的飞盘、世运会“神树烟花”,见证“生命与文明之树”。人文的厚重,不改体育的松弛,让人们的目光不仅聚焦竞技,也发现参与其中的人,造就了成都世运会“九头身裁判”谢尔盖·辛金斯的走红,以及诸如飞盘、攀岩、皮划艇等小众运动的“破圈”。

    体育的故事,是竞技,是情绪,更是重塑。从大运会到世运会,羽毛球汤尤杯、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国际赛事,让成都的城市能级不断增强。成都也在一场又一场体育赛事里,以赛谋城,不断蝶变。过去5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增长。崛起的体育背后是崛起的中国。从竞技扩展为全民参与,大众运动到小众运动的双向奔赴,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赛事终会落幕,纪录总会刷新,但人们对体育的热爱,永远年轻,永远炽烈。

 

当前:1版(2025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