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四川“09后”小帅梦想踢进国家队
◎ 本报记者 罗园

扫码看视频

赛场上的帅惟浩。(受访者供图)

    8月8日10时许,气温已达34℃,在成都双流谢菲联足球公园的足球场上,身着52号红色球衣的少年正在认真训练——传球、急停、射门,汗水顺着脸颊淌进衣领,把球衣浸成深一块浅一块的红,他抹了把脸,又朝着球门跑去。阳光把他的皮肤晒成健康的小麦色,那是常年奔跑绿茵场留下的印记。

    他叫帅惟浩,今年16岁,是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的小将。3个月前,就在4公里外的双流体育中心举行的2025赛季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以下简称“中乙联赛”)上,他用一粒补时阶段的进球,成为中国足坛首位在职业比赛中破门的“09后”。

    休息间隙,略带疲惫、有点腼腆的帅惟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第一次接触足球,是在小学体育课上。”他挠了挠头,眼神亮起来。2015年的秋天,新津三小的操场上,老师把足球塞到孩子们手里,帅惟浩至今仍然记得脚底板触到球面的瞬间,“软软的,但滚动起来特别带劲,当时就感觉蛮有意思”。

    那天放学回家,他就跟父母说想报个足球兴趣班学踢球。从此,帅惟浩便开始了足球训练,风雨无阻。

    帅惟浩的母亲陈小琼回忆,2019年夏天,帅惟浩参加成都市足协梯队选拔赛时,夫妻二人每天从学校接到他后,再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往市区试训。“小帅常在车上扒几口饭,换好球衣就直奔球场。训练完深夜11点多到家,再累也要写作业,从没叫过苦。”陈小琼心疼地说,雨天无法户外训练,他就在家对着墙壁练球感。

    这份坚持和执着在2020年听见了回响,11岁的帅惟浩走进成都足协德瑞足球培训中心,第一次穿上专业队服。

    训练中受伤难以避免。左脚骨折、右手骨折,两次重伤动了四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躲在被子里哭了,怕再也踢不了球。”帅惟浩说,康复训练时,脚不能动,他就在病床上练习核心力量,最终在几个月后重返球队。

    荣誉也在几年艰苦的训练后接踵而至:蓉城青训“希望之星”,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4组(男子)最佳射手、最佳运动员,U15国少队成员,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今年3月23日,在成都蓉城B队中乙首场比赛中,帅惟浩在补时阶段替补登场完成职业联赛首秀,成为中国足坛职业联赛首位出场的“09后”球员。5月2日,同样在中乙比赛中,他在赛场的第93分钟补时,打进了他的第一粒联赛进球。

    16岁、117天,帅惟浩刷新了10余年来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场上最小的进球年龄。“上场前心里是紧张的,腿有点抖,听到球迷的呐喊声,迅速调整好心态,一下子就没那么慌了。”帅惟浩回忆道。

    三周后,帅惟浩第一次代表U16国少队出场对阵沙特,在第91分钟替补登场,用一记绝杀帮助球队获胜;决赛面对澳大利亚,他先助攻队友破门,又自己打进反超一球,帮助国少队夺冠。

    自首次代表成都蓉城B队登场以来,帅惟浩的状态稳步提升,逐渐成为球队的重要一员。在逐渐适应球队战术体系后,他与队友的配合愈发默契,场上表现也愈加亮眼。截至目前,他已在中乙赛场上累计出场16次,共贡献3粒进球,展现出不错的进攻效率。

    采访接近尾声时,夕阳把球场染成暖金色。帅惟浩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接下来要备战全运会了,”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他眼睛里闪着光,“我想踢更多比赛,进更多球,好好积累经验,尽早踢上中超,早日进入国家队。”

    少年在绿茵场上奔跑,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属于他的足球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当前:A1版(2025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