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何以成为文化盛宴的“最佳舞台”?
◎ 张峻榛

    体育赛事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佳平台,首先在于其天然的聚众效应。一场赛事能够瞬间聚集数万现场观众和数百万线上观众,这种注意力集中是其他文化活动难以企及的。更重要的是,体育赛事特有的情感张力——胜利的喜悦、拼搏的精神、团队的荣誉——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最佳的情感共鸣点。

    当代体育赛事与文化融合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在地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在地性体现在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如“苏超”将苏州评弹元素融入战袍设计;互动性表现为观众的深度参与,如滕州定向赛让参赛者成为城市文化的探索者;创新性则展现在文化表达方式的突破,如“龙超”将传统龙舟技艺转化为“高速过弯”的视觉奇观。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体育文化盛宴的“新配方”。

    放眼未来,体育与文化的融合需要警惕同质化陷阱。各地在借鉴成功经验时,必须深耕本土文化沃土,找到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成都世运会的“竹梦”火炬与“蜀宝”吉祥物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承载了独一无二的巴蜀文化基因。同时,要注重文化表达的当代转化,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让古老文明在竞技的活力中焕发新彩。

    体育赛事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竞技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赛场变成文明互鉴的舞台。当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成都世运村体验绳编、书写汉字、练习八段锦,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情感认同。这正是体育赛事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价值——它让文化传播超越了语言和文字的局限,在运动的激情与欢乐中直抵人心。

 

当前:A4版(2025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