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乡政府的一名普通干部,清贫一生,去世后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只有几间破旧的屋子,和看病剩下的几百元钱。但父亲留给我的无形的遗产,却让我倍感自豪,而且受用终身。这无形的遗产,便是父亲用光明磊落的一生为我树立的人生坐标,让我的人生充实而丰盈。
父亲留给我敬业的精神。父亲识字不多,为了干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他刻苦自学,最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父亲工作的地方,离家只有十多里路,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家了,但是父亲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极少回家。白天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晚上,他读书看报,总结经验。那时候,政府提倡农民种棉花。种棉花收益虽高,但技术含量高,村民们有顾虑。父亲承担了这个棘手的任务,走村串户,一家一家动员,最终使当地的棉花种植形成了规模,给村民带来了收益,使当地成为全省闻名的“棉花之乡”。父亲也因此获得了农业部的表彰,他的那枚奖章一直被我珍藏着。看到它,我就想到了父亲恪尽职守的一生,也激励着我做好本职工作。
父亲传给我谦和、厚道的处世之道。父亲很小就成了孤儿,没少得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接济。父亲总是以感恩的心态待人处世。他这一生,和领导、同事、街坊从没红过脸。凡是和父亲接触过的人,没有不称道父亲的。父亲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更不会投机钻营,却高票当选为副乡长,就是最好的明证。父亲不善言谈,即便是在我面前,也极少讲为人处世之道。他是以实际行动,教我心地善良,性情宽厚。我参加工作后,更换了几个单位,每到一个单位,都和同事们相处得很融洽,结交了不少益友。
父亲教给我勤俭节约的习惯。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格外勤俭节约。我印象中的父亲的衣服,总是打着补丁的。衬衫的衣领,洗得发毛了,裂缝了,也不舍得扔掉。吃饭更是简单,在乡政府的食堂里,父亲是吃得最差的一个,常常是一碟咸菜就对付过去了。父亲的自行车,骑到最后,需要用铁丝绑着才不至于散架。父亲对自己的生活节俭到让人费解的地步,但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业花费却毫不吝惜。我继承了父亲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过着简单的生活,却在读书上舍得花钱。读书多了,我也尝试着写点东西,现在已经出了两本书,也算是圆了作家梦吧。
父亲留下的遗产远不止这些,这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而我,也正用这些精神财富,影响着我的后代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