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争议两极分化
部分市民认为公园应保持静谧,抱怨商业设施挤压活动空间;年轻家庭则认为便利服务提升游园体验,呼吁规范管理实现平衡发展
● 商业化带来管理挑战
油污、噪声投诉激增,管理成本攀升;商业区域与市民活动空间重叠,容易引发场地争夺矛盾
音乐节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却遭居民投诉,很多商家难以维持经营
● 探索公园发展之路
优先保障公园的基础功能,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尽力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实现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增长与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公园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有的拆除围墙成为“无界开放空间”,有的引入露营、市集等新业态,也有的因设施老化、功能单一被市民吐槽“跟不上时代”。这场变革浪潮中,争议始终相伴,一方认为公园应坚守“纯公益、重生态”的初心,另一方则呼吁公园要与时俱进,推进功能升级,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从“不变”的坚守到“该变”的诉求,公园“变与不变”的背后,实则是城市公共空间如何适配时代发展的深层命题。
市民 公园里的“守”与“变”
公园的变化,最先被市民感知。在银川,越来越多市民发现,商业设施从“点缀”变成“主角”,公共活动空间不断被挤压。海宝公园海宝塔寺前的广场,昔日是胡女士和舞伴们舒展筋骨的乐园,如今却被碰碰车、旋转飞椅分割得支离破碎;中山公园的绿荫下,张先生怀念“以前能在草坪边坐一下午”的宁静,而现在“到处是小吃摊的油烟味”。
7月25日,笔者在海宝公园看到,东大门广场两侧被儿童游乐车商家圈占,仅留一条通道;海宝塔寺前摆满了大型游乐设施,南侧停车场成了卡丁车场地和小型商业集市,东南方向的绿地被改建成了森林餐吧。广场上,游乐设施的轰鸣声、广场舞的音乐声、商贩的叫卖声与人声交织在一起,昔日属于公园的那份宁静早已荡然无存。
中山公园的情况也类似。园内美食广场的广告牌随处可见,莲湖附近,饮品、烧烤、小吃一应俱全,歌手驻唱舞台占据着此处的中心位置。“太吵了,想悠闲安静地转转都不行。”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坦言,公园里游乐场地太大,孩子的玩乐声、老人的唱戏声交织,让人无法享受独属于公园的静谧。每天到公园晨练的退休职工许先生也认为,公园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广大市民提供踢毽子、打太极拳和跳舞等活动空间,如今过度商业化让公园渐渐“变了味”。
不过,并非所有市民都对公园的商业化持否定态度。周末带孩子逛海宝公园的朱女士就觉得很便利:“以前带娃逛公园,饿了渴了都得扛着,现在有小吃摊、便利店、游乐场,能安安稳稳玩一整天。”银川市西夏公园里的老年游客也对公园里新增的便民服务赞不绝口:“累了能坐下来喝杯热水,下雨了有地方躲,确实挺好的。”
监管 管理挑战接踵而至
银川的公园为何纷纷引入商业元素?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2024年,银川市将“公园经济”作为缓解林草园林系统财政紧张的举措之一,通过引入游乐设施、商业集市等项目增加收入,同时提升公园的服务能力。
这一探索有政策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允许公园设置配套服务项目,《银川市公园管理条例》也明确“可根据规划合理设置商业设施”。正如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所说:“公园占地3400亩,市民转一圈下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适当设置商业项目,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园的需要。”
但在实际操作中,挑战接踵而至。笔者了解到,最突出的问题是商业化过浓引发的投诉:小吃摊油污污染草坪,管理方不得不增派人手清理;游乐设施经营者与健身市民也多次因噪声问题发生冲突。“安全监管、卫生维护、场地协调,每一项都要投入大量精力。”一位公园管理人员透露,商业项目引入后,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加。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责任划分与空间争夺。“商业化引入的游乐设施、餐饮摊点等,需监管安全与环境卫生,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划分复杂,公园承担较大安全保障工作压力。”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坦言,商业区域与市民活动空间重叠,容易引发场地争夺矛盾。
银川市森林公园的困境更具代表性。作为中央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需要满足多方的游园需求:年轻人喜欢音乐节等热闹的活动,老年人却偏爱公园的安静。“以前,我们在公园开展音乐节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群体来游园,既给公园增加了收益,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却招来周围居民的投诉。”该公园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活动减少了,年轻人不愿意来,公园的商业也开始萎缩,很多商家难以维持经营。
此外,“新旧矛盾”尤为棘手。银川多数公园建成时间早,如海宝公园、中山公园均为“一代公园”,设施老化、空间规划滞后,难以适应现代游园需求。“想在‘一代公园’里划一块商业区域,往往会挤占现有活动空间,很容易引发群众不满。”一家公园的负责人坦言,这些问题都让公园经济的发展之路充满考验。
探索 如何既“便民”又“顺心”
“公园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发展活力。如何平衡休闲与商业之间的发展,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表示,首先,该公园坚守的是公园公益属性,优化服务供给,优先保障公园的基础功能,如更新老旧基础设施、提升景观质量,根据市民需求完善休闲健身空间,确保绿地开放共享。其次,将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规范经营管理。严控商业规模与选址,避免商业侵占公共活动空间,优先引入低干扰、满足基本需求的项目,如便民服务点,并参考上海、广东等地的成功经验,避免过度商业化,防止“一锤子买卖”式经营损害游客体验。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合规经营者,明确环境卫生与安全责任,限制高污染、高干扰项目,确保商业活动不影响公园核心功能。
“我们将充分尊重市民的需求,灵活调整运营模式。”海宝公园管理所负责人表示,以“人民公园为人民”为核心,根据市民反馈优化服务,如增设免费热水供应点、给市民提供健身器材存放处,平衡不同群体需求,避免因商业化或管理措施不足引发群众不满。“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有限资源下,打造既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该负责人说。
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提出“差异化”与“包容性”的理念,他认为:“公园应兼顾老年人健身与年轻人休闲需求,发展公园经济方面,要避免同质化,例如餐饮招商可引入特色品类,而非千篇一律的烤肠、烤面筋等小吃摊,让多元需求各得其所。”
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议:“要让公园与商业更好地结合,要以‘公益优先’为前提,凸显生态和社会价值,加大投入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盘活建成区闲置绿地,适度融入商业元素,提供优质的游园体验和配套服务。”同时,他认为,“受地域经济限制,银川市多数公园为‘一代公园’,从配套设施到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未来升级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