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题
骑手进小区困难重重,层层安防、道道门禁如同关卡,骑手与物业的矛盾频频发生
● 尝试
社区曾尝试推出“绿色通道”、成立“小哥议事会”,但安全顾虑最终压倒了效率诉求,“绿色通道”和“小哥议事会”均搁浅
● 解法
开发“骑鲁通”小程序,引入“骑寄驿站”,建设友好社区,为各类新就业群体全方位打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友好生态
过去几年,由于小区“安全至上”与骑手“效率第一”的需求碰撞,骑手入社区困难重重,形同“闯关”,物业则陷入管理责任与便民服务的两难。笔者近期走进山东省济南市部分社区和商圈进行了实地探访,看基层对这一问题的新解法。
门禁如关,效率受阻
骑手“闯关”社区,难在何处?经走访多位骑手,在用户普遍要求送餐至单元门口的情形下,其困扰可概括为“三关一高压”。
首先是“入门关”。社区大门、单元门、电梯门……层层安防、道道门禁如同关卡。一句“外卖车辆不许入内”的物业口令,让冲突场景时有上演。美团泉城广场站站长刘青林提到,尤其是新骑手,刚上岗时矛盾频频发生。
其次是“寻路关”。以新社区较突出,社区内部空间切割、设计复杂,楼栋号标识不清或难以寻觅,王超抱怨,“弯弯绕绕找不着北”,耗费较多时间与体力。
再次是“沟通关”。骑手较多反映与保安、物业的沟通时常不畅,遭遇冷脸或僵持。历下区商圈安保人员透露:“我们头顶摄像头,放他们进去,最高得扣200块钱。”
悬于这一切之上的,是“效率高压”。在算法世界,以秒计数的订单砌起效率至高的系统围墙,“抢时间”是其中最强势的规则。刘青林举例:“15分钟是跑步进入恒大帝景最深楼栋再出来的时长,余下的单子我们就得加速找补。”小区“安全至上”与骑手“效率第一”诉求由此激烈碰撞,很容易从社区治理隐忧变矛盾引信。
搁浅的“绿色通道”“小哥议事会”
为推动解决“进门难”问题,宽厚里步行街的一次尝试,是处理多主体矛盾的典型剖面。
作为人流密集的商业社区,宽厚里由两家物业联合管理。目前,仅有一些签约品牌的专送车辆可以直通,其他骑手一律被要求在东门停车,跑步进出。
2023年上半年,社区曾尝试推出“绿色通道”,允许外卖车进入但禁止在人流密集的主街骑行、停放。然而,实施后外卖车违规骑入主街、横冲直撞,威胁行人安全,“绿色通道”只得半路叫停,物业恢复了拦截车辆的要求。
这次尝试的搁浅,折射出建设“友好社区”的实际困局——社区、物业、外卖员、外卖平台、普通公众,乃至保安个人,多主体的利益平衡点难觅难守。
进门门槛更高的居民区亦有探索波折。以济南市市中区同生里社区为例,该社区地处万达商圈与多个住宅小区交汇区域,每日商圈内流动的骑手有800余人,外卖订单近10000单,摩擦频发。
自2023年6月起,社区党委牵头成立“小哥议事会”,每月组织不同议题的多方代表参会,竭力使涉及议题的多主体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2023年7月,社区邀请外卖小哥、物业、保安、商户、居民等多主体代表共坐一桌。骑手赵孟便在会上抛出困惑:“为啥居民车辆可以进,外卖车辆就不行?”
但年纪较大的居民,对骑手进社区仍持强硬反对立场。退休居民张群元把代表们拉到社区门口,现场指认小区门口外卖车车速过快,并质问道:“这么快的车,撞了老人或小孩,谁能负起这个责任?”安全顾虑最终压倒了效率诉求,议事会的协商自此搁置。
有了“骑鲁通”还打嘴仗吗
当无门槛的“绿色通道”无法存续,“新新向党——骑鲁通”的出现是另一种尝试。
2024年,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发的“骑鲁通”小程序在济南、青岛等地展开试点;2024年11月,这一小程序在山东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同步推广。
其核心是:骑手进社区时扫码登记,系统将实时监测并强制将骑行速度控制在15km/h以内。多次超速者会被禁入该小区。
8月11日,笔者扫码济南帝景苑小区门口的“骑鲁通”小程序,在注册阶段,需填写包含运力类型、所属平台、服务区域等详细信息的16项个人资料。
实际落地过程中,“骑鲁通”小程序配合门口醒目的二维码和清晰的楼栋引导地图,赢得了不少骑手的称赞。专送骑手王星表示:“我们不用再和保安打嘴仗,直接扫码就痛快进去了。”同生里社区负责人杨洋甚为欣慰,自试点以来,社区门口的争执明显减少。
这一解法提供了“友好社区”探索的过渡形态。
从友好社区到友好生态
走进同生里社区的一处骑手服务驿站,冰箱里有冷饮,书架上有读物,沙发上有毛毯,隔间内有修车工具,骑手们三三两两坐在桌前歇口气。
驿站历经多轮升级。2024年,相关部门牵线引入“骑寄驿站”,新增租车、修车、换电等功能,驿站的运营时间也由原来8小时增至18小时,覆盖时段与骑手实际需求衔接更紧密。
“友好社区”还意味着除责任部门外,“区中人”自发、主动表达友好。例如,同生里的友好商户宏济堂,主动为骑手提供免费茶饮,每晚6点后还提供义诊。
更值得关注的是,骑手群体对于攸关自身权益的议题选择“置身事内”,愈加主动建言。
前述进门难问题,有骑手建议,可在社区门口设置“面部识别+动态名单”系统。一旦骑手在社区内有超速等违规行为,系统通过面部识别直接将其拉入“黑名单”禁入。如此,既能省去繁琐登记流程,也能实现强约束、实时化管理。另一个方案是,使用单车等工具代替风险较高的电动车。骑手认为可在社区门口统一配置共享单车,骑手换骑单车进入社区,速度可控且居民放心,有望实现“效率”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除了友好社区,我们还在积极参与建设友好医院、友好校园、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我们的目标是为各类新就业群体全方位打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友好生态。”杨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