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里的公平课
◎ 卫晨月

    养育两个孩子,犹如同时掌舵两艘小小的船只,要想致远,首先得行稳。可“公平”二字,却成了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礁石,一块蛋糕端上桌,两双眼睛立刻放出光来,如何在五岁的哥哥和三岁的弟弟面前将“一碗水端平”,怎么分?谁来分?此时便是我家奉行多年的“分者不选,选者不分”尚方宝剑大显身手之时。

    “今天轮到哥哥负责切蛋糕,弟弟先选!”话音一落,哥哥神情立刻认真起来,小心翼翼下刀,唯恐切得一大一小。弟弟则在一旁屏息凝视,像极了一位严肃的质检官。等到蛋糕切好,弟弟郑重地挑选自己心仪的那一块,哥哥也坦然接受剩下的那份,无人抱怨,皆大欢喜。若是弟弟动手分,那就轮到哥哥优先挑选。规则分明,如同无声的契约,让分食这样的小事,也有了仪式感。

    此情此景,时常让我跌入时光的河流,因为我也有一个长我两岁的哥哥。小时候家中分点心,父母也将这一“铁律”悬于头顶:若是哥哥来分,那么由我先选;若是我来分,那么哥哥先选。那时我们兄弟虽然懵懂,却也在这一刀一选的往复中,朦胧摸到了“责任”与“权利”的分界。

    这条朴素的规则,不单单为分蛋糕而设。分苹果,一人操刀,一人首选;分新玩具,一人拆封,一人优先挑选……规则本身,就是最公正的尺子。起初也偶有争执,可时间久了,孩子们竟自己成了规则的守护者。哥哥切蛋糕时不再犹豫,弟弟挑选时也绝不贪心,他们也渐渐懂得,所谓公平,并非每时每刻斤斤计较,而是在规则的约束下,各司其职,各安其分。

    二孩养育中,公平已然成为父母“居中裁决”的准绳之一,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但绝对的公平着实难以实现,从哥哥的蛋糕比弟弟多了一点巧克力片,到弟弟的火龙果比哥哥少了几颗小黑点……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就能解决问题。

    因为公平并不是静态的完美对称,而是规则运行中生成的动态信任。正是这一刀一选的朴素仪式,如春雨润物,默默在孩子们心田播下了规则与责任的种子。三十年前母亲用它平衡了我们两兄弟的天平,如今它又在我孩子的世界里搭起无形的“公平”桥。

    分蛋糕的小规则,实则是兄弟同舟共济的人生课,如今“分者不选,选者不分”成为兄弟二人相处的习惯,这朴素智慧已融入血脉,公平会化作船舵,指引小船避开争执的暗礁。

 

当前:6版(2025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