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不吃青菜,肉肉吃得倒挺快,真是气死人了!”望着饭桌上女儿的“光肉”行动,我和妻子急得抓耳挠腮却也无可奈何,女儿则一脸不服气,小嘴噘得老高。
女儿今年刚满4岁,爱吃肉,平时只要饭桌上有肉,就会对蔬菜视而不见。
“钱老师,怎么办?”眼见女儿一次又一次地与青菜“为敌”,我和妻子就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她的幼儿园老师。钱老师听了我们的讲述,先是一惊,然后微笑着说:“没有啊,月亮(女儿的小名)在校表现很乖的啊,每次吃饭都会把青菜吃得干干净净的,还经常因为这个得到小红花呢。”接着,钱老师又语气平和地问了我们几个问题:“你们平时是不是总以大人的口气和孩子对话啊?有没有试着多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换一些方式教育呢?她每次因为吃饭得到的小红花奖励,你们有没有多一些重视、多一些鼓励呢?”
听了钱老师的话,我和妻子面面相觑,再想想和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感觉确实和妻子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到位:一来,我和妻子都属于性子急的人,总是有些求快求速成;二来,下意识会以“说教式”的口吻把父母教育我们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再转移给孩子。
于是,我们又请教了钱老师几次,不再说教,而是给蔬菜起了很多自创的新名称,比如,对小油菜、小青菜等一类的蔬菜,我叫它们“青菜姑娘”,对圆椒一类的蔬菜则称为“胖肚娃娃”。女儿乍听这样的叫法感到很新奇,我趁热打铁:“宝贝,你想不想与青菜姑娘和胖肚娃娃亲密接触,听听它们的心里话啊。”女儿跳着说:“想,可是怎么接触呢?”我赶紧回:“把它们请到肚肚里,不就可以跟它们好好交流了呀。”如是几番,女儿不仅爱上了吃蔬菜,还给她认识的蔬菜起了很多新奇的名字,如红胡子(胡萝卜)、小绿地(西蓝花)等。
尝到了知识创新的甜头,随着女儿的成长,我和妻子愈发感到家教知识不断更新和丰富的重要性,于是,我们便订阅了很多家教相关的报刊,闲暇之余也不再以刷娱乐短视频为主,而是留意和关注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新闻,也自创了一些与女儿互动的家庭活动和节目,成了女儿的“知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