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八局七公司三十六载文明铸魂实践录

七公司2024年度先进表彰大会。

“追忆芳华 巾帼建功”主题文化分享暨女职工才艺展示活动。

在四川省首家劳动纠纷维权企业工作站,开展现场农民工维权普法。

“工会进工地”劳模工匠、产业工人宣讲活动。

公司参建的省道104线雨城区坪石至回龙(洪雅界)段入选全国“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

邀请离休干部谢腊英(左二)登台讲述从昆明部队来到青白江参与三线建设的经历。

峥嵘二十载 奋进新征程——第二届“成桥杯”职工足球比赛成功举办。

送清凉慰问活动。
夏秋之交,暑气未消,蝉鸣依旧,但清晨的风已多了一丝凉意,吹过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公司)的总部基地,“您已进入全国文明单位”的标识牌,于葱郁绿植间静静伫立;办公楼里,文明提示标语随处可见,工整的办公桌旁,几株绿植悄悄舒展枝叶;停车场内,车辆循着标线整齐排列——文明之风充盈着每个角落。
5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七公司捧回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奖牌,成了中铁八局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单位。这块奖牌,是三十六载文明创建路的“军功章”,更是新征程的“出发令”。近年来,七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跟着党的步伐,把精神文明建设揉进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让“文明”不只是标语,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锚定精神坐标
三十六载的文明长歌
“这‘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是全体员工几十年攒着劲干出来的。”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邹俊站在荣誉墙前,望着“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的牌匾,语气里满是自豪与感慨。从1989年首获“四川省文明单位”,到1998年升级为“最佳”,再到如今摘得全国荣誉,七公司的文明路,一走就是36年。
时光回拨——1966年,岷江之畔,原铁道部成都桥梁工厂悄然落地,这是七公司最初的模样。后来几易其名、重组变革,从“工厂”变“公司”,从只造桥梁到多元经营,唯有“文明”二字,像岷江的水,滚滚前行从未停止。“文明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动力源。”邹俊说,不管企业怎么变,“巩固进步、提档升级”的心思没变,“组织、制度、宣传、硬件”四个不放松的规矩,也从没打过折扣。
在七公司,文明创建从不是“少数人的事”。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基地的七公司总部里,整洁的院落、文明提示语,和员工们的拼劲相映成趣。公司用“三个一”让人人都参与文明创建:每月一次文明实践,积极融入街道文明行动;每半年一次典型评选,评“优秀部室”“先进职工”;每年一次成果展,用文化墙、短视频晒出大家的成绩。
公司搭起了“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抓细、部门协同出力”的框架,修订相关制度近20项,开展“文明创建大家谈”近百场,投入大量经费创建职工之家、心灵驿站、党员活动室——把文明的“地基”打得牢牢的。
学理论、强思想,是文明创建的“主心骨”。公司把“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抓实,还鼓励各党支部玩出“新花样”。路桥装备项目部党支部,依托“裴安斌劳模工作室”拉起学习小组,党员带着大家学理论、悟政策,再对着年度重点活儿——深化改革、安全质量提升、科技攻关——找办法、出点子。最后,不仅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还帮企业节省了近千万元。
德阳文德中学项目部的员工,自发组织了“文明施工小分队”,干完活清场地、控噪音,把工地变成了沿线的“风景线”。
“以前觉得文明创建是领导的事,现在才发现就在手边。”入职三年的青年员工笑着说。去年他所在的项目部被评上“先进单位”,“大家一起扫宿舍、理资料、做志愿,心都贴得更近了。”
如今在七公司,“人人关心文明、个个参与创建”的风气,像基地的绿植一样,愈发旺盛。
厚植价值沃土
以德润企的温暖答卷
每季度一次的“清江大讲堂”的座椅总是不够坐。这里不讲业务技巧,只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家常。3月的那期,主持人点开了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钟安珍的纪录片——屏幕里,这位女工程师扎根基层20余年,把无悔的青春贡献给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带着团队啃下10余项技术硬骨头,镜头扫过她沾着尘土的安全帽,台下的掌声一波叠着一波。
自2015年开讲以来,“清江大讲堂”已举办上百场,从“爱岗敬业”到“孝老爱亲”,从“诚信经营”到“志愿服务”,讲的都是员工身边的事。“每一次聆听,都能感到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腾。”老员工感慨,“以前觉得把活干好就行,现在才懂,文明是焊花里的较真,是工地上的互助,是流水线前的协作,是操作间中的规范。”
榜样,是七公司最亮的“灯”。
公司从硬件、经费等方面搭台,建起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了四川工匠裴安斌、成都工匠陈韵同、成都工匠周茂等20多个先进典型。裴安斌干了30年焊工,带出了30余名徒弟,研发的“成桥牌”地铁管片自动生产线已在国内轨道交通设备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陈韵同领着团队搞出了“Excel VBA算法应用”,已广泛运用于集团公司内部各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公司还量身定制“领航计划”“远航计划”“启航计划”:新员工有师傅带,技术骨干能攻关,管理人才有舞台。“裴安斌、钟安珍他们,就像身边的标杆,跟着学就有方向。”七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鸿说,现在员工都愿意把“自己的小目标”融进“企业的大目标”,干事的劲儿更足了。
公司还经常举办先进事迹座谈会,建成了以“老中青”三代先进典型为内容的“星光大道”,展示身边人、身边事。“陈韵同师傅教我测量时,头顶烈日数小时,就为了让我看准刻度。”青年技术员李在富说,现在他也学着师傅的样子,主动帮新人解难题……施工一线处处洋溢着“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这股劲儿,正是七公司“成桥精神”的生动写照——“团结守纪、求实创新、文明争优、拼搏自强”,这16个字不仅深深镌刻在“成桥记忆”展厅的主题墙上,更牢牢烙印在每一位员工的心底。从成昆铁路到中老铁路,从国内桥梁到海外工程,七公司人用实干,把“文明”二字郑重写在每一段铁轨延伸的轨迹上,每一座桥梁挺起的脊梁上,每一项工程建设的肌理中。
激活文化基因
从工业记忆到时代新章
沿着总部的“星光大道”“芳华路”工业大道前行,斑驳的龙门吊仍带着上世纪的锈色,铁轨的纹路里藏着岁月的印记,泛黄的生产报表在展柜中静静铺展——这里既是“成桥1966主题文化基地”,也是首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教育基地之一。占地100余亩的园区,恰似一本摊开的老相册:室外的工业遗存是厚重的封面,室内的“成桥记忆”是温润的内页,轻轻翻开,便是近60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1966年我们制造的第一片铁路梁,用在了成昆铁路上。”展陈馆里,离休老干部谢腊英指着黑白照片,向青年员工娓娓道来当年的参建故事。公司把业务培训与基地参观深度融合,已举办数十场“重走成桥路”主题宣讲。“以前只知道公司历史久,现在才懂我们‘从哪儿来’。”新员工说,看完基地,“成桥精神”“三线精神”等不再只是静态的文字,已然化作心底涌动的滚烫力量。
企业文化从来不只是沉淀的老故事,而是鲜活的当下实践。公司曾邀请抗战老兵回溯革命岁月,请参加“大弯建厂”的老劳模追忆创业艰辛,请首批海外项目的老党员说“走出去”的坎坷。这些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情讲述,让“拼搏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像火炬一样传给了年轻人。
文脉的延续,还藏在创新的实践里。公司打造“成桥红”党建品牌,让“支部带头+党员攻关”:川青铁路建设中,党员突击队啃下“高寒高海拔”难题,单日产梁从3片提速到7片;混凝土制品项目部的“党员五亮五促”小组,把项目干成了“零事故”的样板;重庆建科公司、德阳G108改建工程的党支部,还搞起“党员品牌工程”,既以精品立标杆,又以廉洁铸根基。
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没闲着:每年义务植树、清扫社区,开展活动20多场……作为央企,七公司从没遗忘自己的社会责任。脱贫攻坚时,派驻村党支部书记带动乐山市金口河蒲梯村修“致富路”,帮村民种花椒、建饲养场;乡村振兴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村里农作物从一季变两季。
公司还率先建成四川首家劳动纠纷维权企业工作站,并荣获“AAAAA级成都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称号,连续21年获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7年蝉联“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再加上“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AAA级信用企业”——这些沉甸甸的荣誉,都是文明创建结出的丰硕果实。
锻造发展引擎
文明软实力撑起硬增长
站在“全国文明单位”的崭新起点上,七公司的文明路正持续向前延伸。“这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启程。”邹俊说,公司已擘画了新的精神文明建设蓝图:要让文明实践更系统、文化传播更多元、社会责任更长效、品牌特色更鲜明——力求让文明成为驱动改革发展的“核心引擎”。
前不久,德阳G108罗江段改建工程项目部,开了一堂特别的产业工人“大思政课”。主题是“改革创新 提质增效”,劳模工匠、工人代表上台讲自己的故事,听得台下员工心里热乎乎的。“我原以为大思政课就是坐着听,没想到还有技能大赛、法律援助,就连心里的疑惑,都有人帮着疏解!”一线工人纷纷表示,“现在觉得搞创新、提技能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也想在岗位上闯一闯,给企业添点力。”
今年,这样的“大思政课”还要开10场,将走进各个项目部、工区,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工人身边,给产业工人队伍注入精气神。未来,公司还要把“清江大讲堂”打造成线上线下都能学的平台,让一线员工随时随地能听道德故事;给“成桥1966主题文化基地”增添新功能,精心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做精志愿服务,让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文明实践特色。“要让文明创建和生产经营同频共振,让精神层面的内生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邹俊的话里,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笃定底气。
这里记录着近六十载的奋斗足迹,是从无到有的开拓,从小到大的成长;这里镌刻着三十六载的文明坚守,是与时代同行的笃定,是向下扎根的执着;这里更激荡着面向未来的豪情壮志,是继往开来的担当,是再创辉煌的信心——正如七公司员工撰词谱曲的《我为祖国造桥梁》中所唱:“我为祖国造桥梁,万水千山起彩虹,文明争优、拼搏自强,开创求繁荣,成桥工人多奇志,中华立新功。”
风再次拂过基地的绿植,文明之花开得愈发灿烂。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中铁八局七公司将让这朵文明之花,绽放在更多山河之间,结出更为丰实的发展硕果。(中铁八局七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