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
从爱国将领到“王二小”,光辉映照山河
◎ 陈月飞

    8月31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物修缮保护等方面情况。

    第四批名录包括34处设施、遗址和41名英烈、2个英雄群体,名录所承载的每一个英雄事迹都令人感动、肃然起敬。据介绍,著名抗日英烈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5岁。他们当中有爱国将领,比如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共产党员郑少愚,在八一四空战、武汉空战、柳州空战中屡立战功,1942年执行任务时殉国。有战斗英雄,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7团2营营长刘鸣琴,作战勇猛,率部多次重创日军,受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通令嘉奖。有少年勇士,如抗日儿童团团员王禾,是《歌唱二小放牛郎》“王二小”的原型之一。有爱国华侨,如蚁光炎率领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向国内捐款捐物用于抗战,后来被亲日派特务暗杀于泰国。还有国际友人,如苏联援华飞行员奥列霍夫、罗马尼亚援华医疗队护士柯芝兰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宝贵生命。

    从纪念设施遗址看,有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如位于河南洛阳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同志多次到此指导工作,刘少奇同志在此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稿。有见证抗战胜利的,如位于山西太原的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军部大楼旧址,这是国内16个日军受降点之一。有记录日本侵华血泪史的,如位于吉林白山的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记录着日本侵华期间奴役中国劳工、迫害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资源的累累罪行。

    抗战文物实证抗战历史、承载民族记忆。据统计,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有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现场介绍,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已基本摸清。目前,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国累计实施3000余项抗战遗址保护修缮、陈列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和馆藏抗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重要抗战遗址重大险情得以消除,馆藏抗战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我国抗战纪念馆体系也已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建改扩建近20家抗战纪念馆、对50余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展陈提升,全国备案抗战纪念馆达到257家,抗战纪念馆建设质量和展陈水平显著提升。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500余个,超过6000万人次观众走进抗战遗址和场馆。目前,96个抗战遗址和场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设立内地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四批名录中共有4处境外抗战纪念设施,如位于缅甸的密支那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安葬着347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记载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据介绍,我国在境外有抗战纪念设施和遗迹百余处,主要包括在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等国30余处,在中国港澳地区80余处,一般由当地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或中资企业、所在国有关部门等管理,大部分管理状况较好。

当前:A2版(2025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