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钰,1892年生于四川省蒲江县大兴场(今大兴镇),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又先后在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和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7军军长的李家钰义愤填膺,请缨杀敌。
“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1937年9月,李家钰接到出川抗战电令后,在抗日动员誓师大会上以诗言志,后率47军所辖104师、178师约1.8万川军将士从西昌出发,着单衣草鞋,长途跋涉,奔赴晋东南抗日前线,抵御日寇的攻势。
1938年春,装备精良的日军108师团104旅团,进犯山西东阳关及长治城。李家钰率川军将士据守东阳关三昼夜,后因伤亡过重,弃守东阳关。随后,日军集中火力,又向长治城发起强攻。在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下,长治北门陷落。将士们凭血肉之躯与日军在城内展开肉搏巷战,血战两昼夜,川军弹尽粮绝,撤出了长治城。
东阳关和长治城两战,打出了川军英勇威武的气概,重挫日军嚣张气焰,敌我伤亡均在千人以上。长治保卫战也被称作“山西东南角抗战中最悲壮的一幕”。
在驻防长治时,李家钰等与八路军一个炮兵部队联防守城,其间,与八路军结下了深厚友谊。1938年1月,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途经长治,李家钰请他向军官讲授抗日游击战的重大意义和战略战术。在国家大义面前,李家钰抛下党派之别,一心报国,始终秉持国共团结抗日的信念。
1944年,日军调集14万精锐兵力发起豫中会战,先后占领郑州、许昌、洛阳等地。李家钰奉命率部阻击日军,掩护40多万友军撤退。5月21日,在陕县秦家坡旗杆岭,李家钰与200余名官兵遭遇日军伏击,激战中,他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52岁。
(据新华社 记者 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