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视频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礼炮轰鸣,国旗飘扬。刘羲檬身着整洁的白色衬衣,身披全国道德模范绶带,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当天22时30分左右,刘羲檬匆匆赶回了她和母亲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近的出租屋。顾不上旅途疲惫,她蹲在母亲身边,兴奋地跟母亲分享着当天的见闻,随后又轻轻为母亲按摩双腿,动作娴熟而温柔。这看似寻常的一幕,藏着刘羲檬20余年的坚守与用心。
刘羲檬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2001年,她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出生不久后,母亲类风湿病情加剧,瘫痪在床,发展成为二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年幼的她早早就扛起家庭的重担。3岁起,她就开始学着拿馒头、黄瓜喂母亲;四五岁时,她踩着小凳站在比自己个头还高的锅台边学做饭;6岁开始,她每天帮母亲穿衣、洗漱,打理家中大小事情;10岁时,为了减轻母亲的疼痛,她在电视上学会了中医按摩……
成长路上,刘羲檬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精心照顾母亲。高三的一个冬夜,她在学校上晚自习,母亲在家意外犯病,情况危急。“我不敢想,如果没有邻居及时急救,妈妈还能不能等到我回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羲檬仍心有余悸。
从那时起,她便坚定了“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想法。当时身边有不少亲戚劝她,让母亲留在政府免费提供的养老院里,但刘羲檬坚定地说:“妈妈在哪,家就在哪,我必须守护好她。”
2019年,刘羲檬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带着母亲一起生活。尽管要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母亲、兼职补贴家用,但她却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大学四年里,刘羲檬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全系第一。
2023年8月,刘羲檬不顾亲戚的反对,报名了支教团,带着母亲前往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支教,为期一年。她的思政课“让青春在磨砺中始终闪光”通过“云端课堂”覆盖全县中小学;得知班上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她挤出时间陪孩子们做手工、贴钻石画;支教期间,她参加县级宣讲20余次,多次前往10所高校参与省市级宣讲活动。
“从小到大,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影响了我人生的走向。如果没有老师,也许现在的我已辍学。”刘羲檬说,母亲也常提醒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爱传递出去。大学期间,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加无偿献血,留长头发为化疗的小朋友制作假发。
这几年,刘羲檬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众多荣誉,并参加了2024年央视春晚,代表全国道德模范给全国人民拜年。面对荣誉,她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能被看到、被认可、被关注是一种幸运。”
“羲檬是一个好女儿,她是我的骄傲,孩子这一路走来很艰辛,但她从来不喊苦不言弃。”提到女儿,母亲王艳春几度哽咽。
9月4日早晨,阳光洒在出租屋里。刘羲檬把煮好的鸡蛋和稀饭小心放到母亲床边,然后背着书包,迎着阳光前往学校。她想,将来一定要带着母亲去北京,在天安门前拍一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