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激光银河”别成为伤人利器
◎ 李英锋

    据媒体报道,近日,歌手大张伟举办了生日场演唱会。因使用了高密度激光光束打造“激光银河”舞美特效,话题“大张伟演唱会致死量激光”很快登上微博热搜。近些年,演唱会等舞台演出常用激光打造舞美效果,因此,这并非“演唱会激光”第一次受到关注。

    激光在很多演唱会上的“戏份”越来越足,“激光银河”光怪陆离、变幻无穷、震撼刺激,用现代科技优化了舞美效果,给观众提供了视觉盛宴。但同时,高密度、高强度的激光光束,也引发人们对于舞美创新边界的讨论以及舞台安全的担忧。

    实际上,演唱会的主办方大多考虑到了“激光银河”的隐患,并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比如,大张伟演唱会的激光设备均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lass 3R安全认证,现场配备了20名持证激光安全员,确保光束始终保持在距观众头部3米以上的安全高度。另外,所有激光均以30度以上的仰角投射,避开了观众的直视范围。演出还采用了“动态能量调节系统”,可根据实时监测自动调整光的强度。

    这些措施对保护观众的眼部健康安全具有明显效果,但效果明显,是否等同于全面、绝对的安全保障呢?是否可以避免任何伤害、排除一切健康风险呢?有专家介绍,对于患有光敏性癫痫、青光眼等疾病的观众而言,密集频闪的激光光束带来的不适感或许更为强烈,有的观众可能因此受到伤害,诱发疾病,或导致病情加重。

    光辐射造成的环境污染,已被纳入法律的规制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光辐射是环境污染的具体形态,对光污染防治提出了总体要求: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光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我国相关行业也颁布了多项标准规范。防治光污染既是环境保护责任,也是消费安全保障责任,演唱会主办方应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演唱会利用激光光束进行舞美创新不能没有安全边界,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演唱会主办方应在舞美创新、视觉冲击与观众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基于评估和测试,依法依标准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范在演出过程中的光污染。

    生态环境、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则应出台舞台演出活动使用激光光束或其他强光的规范指引,明确用光操作规范、标准及参数限制,拉出负面清单,划清底线和边界,并加强对演出活动的用光监督,让观众更安全、更踏实地观看演出。

 

当前:3版(2025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