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进城
“草根明星”进城开唱,“一镇一韵”特色节目和文明实践“夜模式”,让群众成为文化主角,实现从文化旁观者到参与创造者的转变
● 文化进城
村民变“民”星、非遗上C位,贾汪用乡音快板、武术、琴书把文明实践做成爆款,既培育了乡风民风,也重塑了乡村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了文化育人、文化兴产的双赢效果。
● 产品进城
同步开展文明集市,让耿集蔬菜、汴塘煎饼……乡土特产成都市“新宠”,每场展销销售额破万元,活动打通农产品产销链路,原生态、有故事、具手工温度的产品进一步激发了农村产业发展的信心与活力
8月18日起,以“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为主题的贾汪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活动正式启动,各镇(街道、园区)的“草根明星”轮番登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的灯火中,用乡音唱响时代旋律。这是江苏“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人才、文化、产品进城)的生动实践,群众在自编自演中凝聚情感,真正实现了“群众组织起来、文化活跃起来、乡风文明起来”。
草根舞台文化赋能基层善治
8月21日,夜幕初垂,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下沉广场早已座无虚席。台上,14人的器乐合奏团队正奏响《沧海一声笑》。“这舞台,就是咱老百姓的星光大道!”徐州工业园区岗子社区居民王井法的一句话,道出了无数“草根明星”的心声。
从社区小舞台到城市大广场,从自娱自乐到万人瞩目,贾汪区通过搭建百姓大舞台,让基层群众从文化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创造者。
文化进城的核心,在于以文化凝聚人、鼓舞人、引领人。耿集乡音传党音宣传队的快板《耿集赞》,用乡音乡语讲述大棚致富经;青山泉镇的武术表演《武动乾坤》,展现刚健质朴的乡土精神。“这些节目均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内容源于生活、贴近民心,既保留了泥土芬芳,又注入了时代气息。”贾汪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文化赋能基层善治,关键在于激发群众主体性。贾汪区通过“一镇一韵”特色展演,将分散的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提升,形成“镇镇有品牌、村村有特色”的文化生态。文明集市同步开展政策宣讲、道德模范展示,使文化舞台同时成为思想引领、政策普及、民心凝聚的阵地。
乡土特产好物变身都市“新宠”
每晚演出现场,除了精彩节目,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文明集市上琳琅满目的乡土特产。耿集的有机蔬菜、塔山的大米、紫庄的石磨豆腐……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产品,成为市民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农产品进城展销,更是文化认同的构建过程。“今天不把别的唱,把汴塘煎饼谈一谈,传统制作杂粮面,厚薄均匀鏊子上摊……”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琴书,悠扬述说着汴塘煎饼的发展。通过琴书演唱、现场展销、体验制作等方式,市级非遗产品汴塘煎饼从日常食品升华为文化符号。
贾汪区通过持续推动“三进城”活动,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每场展销活动的农产品销售额均突破万元,消费者对于原生态、有故事、具手工温度的产品展现出强烈购买意愿,进一步激发了农村产业发展的信心与活力。
文明实践新风浸润万家灯火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根脉,人才是文化传承的灵魂。贾汪区在活动中特别注重乡土文化人才的挖掘与展示,一位位“草根明星”不仅是文化表演者,更是乡风文明的引领者。
同时,贾汪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也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载体。小品《婆婆也是妈》演绎家长里短中的温情与理解,让观众悄然拭泪;相声《识邪辨邪》用笑声传递科学理念;“汴”地花开宣传队改编的《文明开出花》,用歌声播撒文明种子。节目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深层目标。
每晚演出结束后,观众迟迟不愿离去,或谈论节目,或品尝特产。这种跨越城乡的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更重塑了乡村的文化自信。如今贾汪的乡音已唱成时代歌,乡愁已酿成新风尚,文明实践正走深走实,浸润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