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现状
随着家庭养宠率的持续上升,一些社区打造出人宠双向友好的环境,不少商家瞄准商机打好“宠物友好”牌,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正成为一种潮流
● 看挑战
宠物主人的责任感不强、社区规则与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之间缺乏相互理解等因素,导致养宠和非养宠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滋生
● 看出路
推广“宠物友好”理念,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社会共识的支撑,让硬性约束与软性文化相辅相成
绿意盎然的青草地上,金毛犬正追着彩色的飞盘跃起,几只柯基撅着圆滚滚的屁股努力跟随,一只泰迪急切地扒拉着主人的裤脚……9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鲁家滩湿地公园内,宠物们正在规划的宠物区域里自由奔跑,没有影响到周围的游客。这个以“宠物友好”为特点的公园,为周边的“毛孩子”提供了一个集安全活动区、社交互动、便利设施于一体的乐园。
当下,宠物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情感寄托,宠物友好空间向商场、民宿酒店、景点、交通工具等各类公共空间不断扩展。从“禁止入内”到“欢迎光临”,“宠物友好”正在成为商业体、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新标签。
宠物友好空间打造情况如何?能否助力实现“人宠和谐”?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看现状
宠物友好空间蓬勃兴起
放置了拾便袋的小铁箱、巨型扑克牌状的《社区宠物友好公约》标牌、贴有“宠物友好商家”标识的商铺、记录了养宠群体遛狗路线的宠物友好地图……9月6日,记者在成都高新区蓓蕾社区观察到一幅人宠双向友好的生活图景。
2021年,大城小村工作室创始人杨迎琦根据蓓蕾社区的需求,打造了“人宠双向友好型社区”项目。为破解“遛狗不牵绳”等养犬难题,杨迎琦带着团队结识“养宠骨干”,了解双方需求。“通过两年时间的持续努力,我们完成了社区爱宠居民社群及宠物友好商家联盟的基础搭建,还组建了近300人的志愿服务队,缓解社区内养宠与非养宠居民间的矛盾,促进青年参与社区建设。”大城小村工作室工作人员王晶告诉记者,后续还将升级宠物友好商家联盟、落地公共导视设施、挖掘居民养宠故事、举办文明养宠艺术展览。
不少商家也瞄准宠物经济商机,打造宠物友好空间。
浙江杭州一家民宿老板徐沐妍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将民宿“欢迎宠物入住”作为特色大力宣传。“一方面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宠物,民宿也养了三只狗、两只猫。另一方面,和酒店、宾馆相比,我们的地理位置和价格并不占优势,通过挖掘‘宠物友好’特色,可以增强民宿的竞争力。”徐沐妍告诉记者,民宿的咨询量因此从每月20次左右上升到60次左右,入住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现代人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已经得到了重视,宠物友好空间的普及也成为城市需要考虑和提供的人文关怀。”深圳市和谐宠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高洁分析,随着家庭养宠率的持续上升,宠物经济成为新的风口,带来了商业流量、消费、口碑,促使商家决心打好“宠物友好”牌。
杭州多家民宿将“宠物入住”列入白名单;上海松江万达广场设有宠物寄存包、宠物小推车、饮水点、便便箱、亲宠专梯等设施;深圳推出宠物友好巴士路线,出行的乘客可以携带宠物乘坐;甘肃兰州许多咖啡馆和餐饮店在门口或网络社交平台上主动传递 “宠物友好”的经营理念,有的还会提供免费的宠物小零食……在全国各地,打造人宠共享的宠物友好空间正成为一种潮流。
看问题
矛盾频出,“人宠和谐”难两全
尽管打造“人宠共享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答题,但要真正实现“人宠和谐”,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餐厅看到有宠物就不想去吃饭了。”“允许宠物进入商场,也要考虑害怕动物的人的心情呀!”“公园的草坪被宠物踩来踩去,合适吗?”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宠物友好空间的相关宣传、报道帖子下,也有不少网友持反对意见。
王晶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即使在宠物最需要融入的社区空间里,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和谐友好”。
“安全风险、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等问题,是养宠和非养宠群体之间常常发生矛盾的导火线。究其原因,是宠物主人的责任感不强、社区规则与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居民之间缺乏相互理解。”王晶向记者介绍道,“特别是老旧小区,由于公共空间比较匮乏,平衡居民休闲空间与宠物活动需求是很难的。”
看未来
打造宠物友好空间要“软硬兼施”
如何更好地推广“宠物友好”理念?
“养宠与非养宠群体的需求都需要被关注。”徐沐妍建议,作为商家,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宠物友好区与无宠物区,并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标准,保障所有顾客的基本环境需求。同时,对宠物主人提出牵引、管束和自行清理的要求,并对非养宠群体给予主动关怀和快速响应。
“宠物友好空间的打造绝不仅是命名,还要在设计上实现‘软硬兼施’。”王晶建议,硬件上,可规划设置宠物厕所、配备拾便袋等便民设施;软件上,建立民主协商机制,制定接地气的《文明养宠公约》,并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和搭建社群平台,促进养宠与非养宠群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让规则从自上而下的管理变为自下而上的共识。
从空间友好到政策友好,再到服务保障友好,城市要实现“宠物友好”目标,仍需要逐步建构和完善。“这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长期工程。”高洁建议,宠物友好社会的构建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社会共识的支撑,如界定公共场所准入标准、强制配套宠物设施、严惩不文明行为。同时,依靠持续的宣传教育和社区协商来化解对立、培育包容,让硬性约束与软性文化相辅相成,才能建成真正和谐、可持续的宠物友好社会。
【记者手记】
当宠物友好空间兴起,如何确保携宠出行不扰人、避冲突,值得深思。
“宠物友好”不等于“放任自流”。真正的友好,需以文明养宠为基础。无论是公园、商场还是社区,宠物能够被接纳的前提,应是主人自觉履行管束、清洁、避让的责任。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宠物自身安全的负责。
没有文明的养宠行为,“友好”只能是空谈。
宠物友好空间的健康发展,不能仅靠口号或商业炒作,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每一位宠物主人的主动配合与长期坚持。唯有在人、宠与公共环境三者间找到平衡,“宠物友好”才能真正成为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