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要让短托养老真正普及,仍需破解几个难点。除价格关、质量关、资源关外,认知关也不可忽视,要改变“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观念,尤其对于一部分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家庭来说,长年无休的照护会带来体力和精力上的透支、心理上的失衡,需要喘息来适当放松。这也是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养老方式。(谭敏)

    眼下各地短托服务刚起步,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已露苗头,精细化的服务,还得靠规范立住脚跟。而比规范更关键的是政策的持续护航,为短托服务“保长效”:一方面,对承接“喘息服务”这类民生项目的机构,给予运营补贴、税费减免;另一方面,对低保、特困家庭的短托需求适当减免费用,让服务更普惠;更重要的是,把成功经验整理成可复制的“模板”,指导其他地方少走弯路。毕竟,单靠个别机构的努力,短托服务只能是“星星之火”,只有政策持续“供氧”,才能形成“燎原之势”,真正实现长效发展。(严兴才)

    短托养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正向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短托养老仍然面临公众认知不足、服务标准不统一等现实挑战。要推动其更好地发展,一则,要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推动更多养老机构开放短托服务;二则,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实现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有机统一;三则,要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机制,增强短托服务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范围,让其成为现代化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龙敏飞)

当前:4版(2025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